最近,这个问题最近总是频频发生,真心有必要科普一下。
这周,科室收治了两位早期乳腺癌,第一位彩超给的BI-RADS分级是4B类,但肿块连1cm都没有。4B分级,意味着恶性的概率10%-50%,乳房肿块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于1cm以下的结节来说,是需要相当高超技术的。当时,患者紧锁眉头顾虑重重,提出回家观察,以后再来复查。我信心满满地回复她,换以前的我,也有同样的担忧,如果建议患者在乳房上穿了一针,最后却压根就没穿到,无用功,白白折腾一场。但现在,不一样了,放眼整个江西省,据我所知,仅仅只有南昌三院超声科的汤兵辉主任有此绝技。只要他出手,成功概率那就非常高了。
高手就是高手,果不其然,汤主任在彩超定位下,成功取到了乳房肿块组织,随后的病理报告如下。
完善全身检查之后,这位患者没有明确的远处脏器的转移。至此,这位患者临床分期为I期,分子分型又是luminal型,接下来的治疗自然是请乳腺外科会诊,预约好了下周的手术。
第二位患者,肿块也不大,仅仅只有2.2cm,空芯针穿刺活检后的报告如下。
我们建议患者选择先全身治疗,再行手术治疗。家属表示不解,提出:“明明确诊乳腺癌了,为啥不是直接去做手术呢?”
先普及一个概念,早期乳腺癌在手术之前做的治疗,统称为新辅助治疗。在手术之后做的治疗,统称为辅助治疗。
时光回溯到我最早立志做乳腺专科医生的年,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基本都是先做手术,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或给予辅助化疗,或给予辅助放疗,或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者兼而有之。当时,抗HER-2治疗的辅助靶向药物一年要30万,用得起的患者可谓是凤毛麟角。
当时,有没有患者是先做全身治疗再手术的呢?有的,还记得有一位朋友的公婆,发现乳腺癌的时候,肿块已经遍布整个乳房,如果手术,术后胸壁上的创面将无法愈合。我们给她先打了6周期化疗,化疗之后,肿块明显消退,成功实施了手术。为手术服务,曾经是新辅助治疗应运而生的基础。
但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界对乳腺癌这个疾病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们依然回答不了为什么大家都是早期乳腺癌,都做了手术,都做了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复发,有的人治愈?
深究原因,我们反思那些复发的患者,当年的辅助化疗是在乳房病灶已经切除了再给予的,这个化疗方案可能对这些几年后复发的患者来说是无效的。但因为不确定到底有效没效,只能闭着眼睛咬着牙按照疗程忍受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等副作用,好不容易完成了,最后却是一个没有疗效的治疗。
现在的新辅助治疗,可就不一样了。乳房肿块还在,把原计划在术后完成的方案提前使用,有效没效,乳房肿块大了还是小了,呵呵,一目了然。这时候,其实,我们就能提前发现那些对这些常规方案并不敏感的患者,及时做出药物的调整,让后续的治疗更有高效。让肿块尽可能的全部消退了,再去做手术的患者,后面的研究也发现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就大大减少了。
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新辅助治疗疗效不完美的,术后再给予强化治疗的研究,能进一步降低复发和转移概率,让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能够进一步提高治愈的概率。
以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为例,KATHERINE研究是招募那些先做新辅助治疗,术后发现肿块还有残留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一组患者用TDM1,一组患者继续用曲妥珠单抗。最后的结果,经过新辅助治疗,让我们筛选出了那些对常规方案并不是特别敏感的患者,强化使用TDM1,可以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高达50%。想想都觉得很美好,如果常规治疗要复发的姐妹中,因为选择了术前先做全身治疗,有一半的人可以远离乳腺癌复发的悲剧。
谢谢第二位患者的信任,当我们把道理说清楚了之后,她今天接受了靶向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期待她的疗效是,乳房肿块完全消退。
简单小结一下,今天的科普点,对每一位正常女性来说,刚确诊乳腺癌的时候,内心是无比焦虑的,恨不得第一时间就赶紧切除。可是,如果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治愈才是硬道理。如何迈出第一步,病理科的免疫组化报告,虽然需要等待一周的时间,但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如果是HER-2阳性或者三阴乳腺癌,需要先做全身治疗,去筛选对常规治疗方案不敏感的患者,术后的强化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的机会。
衷心祝愿,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完全康复,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早日回归曾经的、美丽的、健康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bdzz/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