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估计很多人都被“《樱桃小丸子》作者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刷了屏。
但对不少女性朋友而言,内心更是添了一丝担忧:歌手姚贝娜,演员李婷等人皆因乳腺癌去世,这一次怎么又是乳腺癌?
▲来源于网络
美国最权威的CA杂志曾发文: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但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病发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甚至已经转移了也没有疼痛等症状,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而每年体检,都有不少人被查出乳腺增生、结节、囊肿等疾病,它们会病变为乳腺癌吗?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自检与防范措施?
今天大医生就和大家说一说关于乳腺的事!
乳腺增生,就是癌前病变?
现今,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可高达80%左右,且有年轻化趋势。不少人问:乳腺增生,就是癌前病变吗?不一定。
乳腺增生的发病机制
乳腺增生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由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不平衡等引起。
特别是雌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孕激素相对减少时,会造成乳腺腺叶增厚、导管扩张等结构异常的现象,被称为“乳腺增生”。
简单判断严重程度
很多女性在经前期都会出现乳腺疼痛。
轻度疼痛,可能表示乳腺轻度增生;疼得不敢用手触摸乳腺,但又忍得住,可能预示中度乳腺增生;疼痛难忍,甚至疼得睡不着觉,可能预示重度增生。
乳腺增生,究竟会不会癌变?
面对乳腺增生,不少女性都有两个极端,一是放任不管,二是过于担忧,两者都不可取。
一般而言:大多数乳腺增生都不会癌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乳腺增生都没有癌变风险。
那么,如何判断乳腺增生是否有癌变风险?可以从其分类出发。
单纯性乳腺增生
单纯性乳腺增生,一般不会癌变,常在经期前、情绪波动、休息不好等情况下出现疼痛、肿胀、包块等症,但这些病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
此类情况一般不需治疗,除非症状过于明显,可用药缓解。
囊性乳腺增生
如果是病理性的乳腺增生——囊性乳腺增生,出现了不典型增生,有可能是癌前病变。
比如:乳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等,伴随着多发性的不规则的乳房包块、囊肿等,甚至是乳头溢液,就要警惕乳腺癌风险。
得了乳腺结节,一定要切除?
近年来,结节类病变愈加多发,在临床上,确实也有部分患者为避免癌变而做切除手术。
但是不是得了乳腺结节,都应该手术切除,降低癌变风险?并非如此。
乳腺结节,不能盲目“一刀切”
乳腺结节,有增生性结节、炎症性结节、肿瘤性结节等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多数乳腺结节不会癌变,低危结节应以观察为主,定期复查。
若一发现就盲目切除,可能会破坏乳腺结构,伤及血管,甚至增加日后判断乳腺癌的难度。更何况,几乎所有的结节都存在复发的可能。
但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低回声结节”、“占位病变”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复查。
看懂BI-RADS分级,评估风险
很多女性进行乳腺体检时,报告上会有BI-RADS等级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级及以下:癌变风险几乎为0,但建议定期随访,如:一年一次;
3级:可能是良性病变,恶性几率小于2%,建议短期随访,如:3-6个月一次;
4级:癌变风险可增高到3%-94%左右,一般需做活检进一步明确病情。但4级又可分为a、b、c三级。其中4a为低度可能恶性,4b为中度可能恶性,4c为恶性可能较大,但低于5级。
5级:高度怀疑为恶性,当实性肿块的恶性表现>3项时,恶性几率约为95%,需手术切除活检。
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乳腺体检、自查,不能少
乳腺癌未必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也非常重要。
日常自查
“一看”
洗澡时对着镜子,掐着腰,照一下双侧乳腺,
看乳腺是否对称、乳头是否有凹陷。
“二触”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乳房;
或用食指和中指两面弹,像弹琴一样触摸乳房;
°转圈自查乳房。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发生乳腺癌前,会出现腋下淋巴结。因此,自检时一定不能忘记锁骨上、腋下。
“三挤”
用拇指和食指挤乳头,健康的乳头没有液体出现。若有乳白色或透明液体,可能预示乳腺导管扩张;若是红色液体,可能预示恶性肿瘤。
乳腺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触摸到肿块时要注意区分。
乳腺良性肿瘤:一般触摸表面是光滑的,边缘清楚,摸的时候来回摆动。
乳腺恶性肿瘤:触摸高低不平,有固定的肿块,触摸时没有来回摆动。女性要特别治愈白癜风费用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