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穴位连灸三天三夜,史上最长单次单穴艾灸时间!
艾灸需要三心二意!
用艾灸自救子宫癌的艾灸师!
以下内容转载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里的学术报告,作者杨海泉。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删减部分文字)
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病63例疗效观察
1、研究对象
例乳腺增生病女性患者全部来源于我站门诊,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63例,年龄16—57岁,平均(39.35±2.98)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23.53±5.63)月;已婚58例,未婚5例;单侧乳房发病45例,双侧18例;病变在1个象限48例,2个象限以上15例。
对照组:62例,年龄17—56岁,平均(38.79±3.13)岁;病程2一10年,平均(25.37±5.95)月;已婚54例,未婚6例;单侧乳房发病46例,双侧16例;病变在1个象限49例,2个象限以上13例。
2、诊断标准
(1)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2)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
(3)全部病例均经乳房彩超确诊,部分病例经钼靶片或病理活检,排除了其他乳房疾病及癌变。
3、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药艾隔姜灸膻中、屋翳、乳根、阿是穴(肿块)每穴灸3柱,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3d,月经期不治疗。
对照组:采用乳癖消贴膏,自月经来潮第14天起,到下次月经来潮止,1次/d,14d为1个疗程,3个月为1疗程。
4、疗效标准
治愈:乳房疼痛及乳块消失。
好转:乳房疼痛减轻,乳块消失1/2以上。
无效:乳房疼痛及肿块无变化。
5、结果
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22例,无效7例。
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22例,无效27例。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6、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以乳房疼痛、肿块为主症,有时可伴有乳头溢液。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并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以肾虚冲任失调为本,肝郁脾虚、痰凝血瘀为标,病位涉及肝、脾、肾,但其首发因素为肝郁,基本病机特征表现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
在选穴上,选用相关文献最常用的穴位:膻中、屋翳、乳根、阿是穴(肿块)。
膻中穴:气之会穴,灸之既可调理全身之气,又能宽中理气
屋翳、乳根:直接作用于乳房,畅通阳明经气,调和冲任两脉;
阿是穴(肿块):灸之使药物直接进入病灶。
中医传统的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灸法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内分泌一神经一免疫网络。
笔者在应用传统的隔物灸法,通过艾灸姜汁,利用姜汁的穿透能力强,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使其发挥局部消肿止痛作用,又有利于调节全身的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做到标本兼治,所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lzz/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