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女性的常见病,其中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占乳房疾病的70%左右。多发生在25~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多与月经周期有关,有的患者月经来潮明显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发病多与情志、环境及生殖因素相关,属于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
病机: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案例1晓枫,女,31岁,文员从青春期开始,每当月经前就会出现乳腺胀痛,时轻时重。现在,经前乳腺胀痛的时间更长了,而且刚发现左侧乳腺有2个小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摸上去有颗粒的感觉,可活动,按压有点疼痛,生气、劳累时加重。还经常出现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情绪激动、月经紊乱,有时还有乳头发痒等症状。做B超及X光片,远红外线扫描提示为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辨证:肝郁气滞型
治则:疏肝理气
常用中成药:柴胡舒肝丸
晓枫的症状是典型的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柴胡舒肝丸其功能与主治为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其方在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基础上,增加了消胀止痛之功。木郁克土,肝病通常会累及脾土,案例中晓枫厌食即为脾困之表现。肝气条达,脾气升发,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案例2小萌,女,25岁小萌性格内向,总爱生闷气,情绪波动大。近一年总是容易疲劳,食欲不好,常感胸闷,乳房涨痛,双侧乳房外上方都有一些片状的肿块,不小心碰到就会疼,月经期尤其严重,经期后疼痛减轻。经X光片检查,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证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中成药:逍遥丸
逍遥丸为调肝养血之名方。针对肝郁血虚,肝脾不和的患者,其功能主治为“舒肝清热,健脾养血。”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方中以肝经引经药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敛阴柔肝,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脾)以抑木(肝),且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透达肝经郁热;生姜辛散达郁;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则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脾气虚则身体倦怠,不思饮食。
另外,如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导致气郁与肝经热盛并存的患者可选用加味逍遥丸。表现为舌红苔黄、口苦,乳房肿痛较重。加味逍遥丸是在逍遥丸的基础上加了牡丹皮、栀子,增加了清热、活血、通经的功效。总体药性偏凉,故舌苔白、脾胃虚寒的人不太适宜。
Tips:肝与脾的关系
木(肝)郁则土(脾)衰,肝病易于传脾,即肝郁脾虚。
对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逍遥丸应经前一周服用。
在市场上,针对一类疾病的药品往往会有很多种,尤其是中成药,主治功能也很相似,如果药店药师不理解患者症状或不探询患者,又对药品的理解不深,势必造成用药效果不理想或用错药。要学会区别其相似的主治功能下不同的针对性。中成药可以通过看中药组成,再思考他们的区别。如乳块消与乳癖消这两种药药名相似,但从药物组成来看:
乳块消(桔叶、丹参、皂角刺、王不留行、川楝子、地龙等)是以“攻”为主,侧重理气活血而消肿。
乳癖消(鹿角、蒲公英、昆布、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益母草、鸡血藤、三叉苦、连翘、功劳木、土茯苓等)是“攻补兼施”,以攻为主,补为辅,侧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从用药来讲,初期多表现为实证,红肿热痛明显的,可以用乳块消;病程较长出现虚实夹杂的时候可用乳癖消。
为什么要攻补兼施?
病程较长或患者素来体虚者,邪气实而正气虚,正气虚弱无以祛邪。需要攻邪,但单用攻下就会使正气不支,单用补益又能使邪气更为壅滞,所以须用攻中有补,补中有攻的攻补兼施法,使邪气去而正气不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