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患者反馈我对蒲老治瘤思想的体会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1-8-12
精彩青春记告别白癜风行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1225.html
作为一名不幸的肿瘤患者,五年来我有幸得到蒲老的关心与治疗,作为一名执着的中医爱好者,几年来我不时得到蒲老的指点与教导。今年蒲老来京,和我聊起几年来的病情起伏,期间有中西医结合治愈肿瘤,身体完全恢复的喜悦,又有肿瘤复发的无奈与困惑;有走中西医结合继续治疗控制病情的坚持,也有干细胞移植中依靠中医理论保护正气的成功体验;有曲有直,有成功也有挫折。我感到蒲老在中医治肿瘤的思路上全面而独到,特将自己对蒲老治瘤思想的理解记录下来,供肿瘤患者和中医学者参考。(全文四千多字,还请大家耐心、静心体会)1

肿瘤的成因

虽然医学界观点各异,不外乎肿瘤是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几种观点。我这几年疗病的体会,结合观察周围病友的症状,逐渐理解蒲老对肿瘤的判断,觉得肿瘤根本上来说,还是虚证,即使实的部分也大多因虚成实,真正完全因为外感、七情等因素导致的实证很少。虚证中,阳虚阴虚是根本,所有的肿瘤都应从阳虚阴虚出发寻找病因。阳虚气虚,导致气滞血瘀成瘤为医界共知,温阳补气化瘀已为中医界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但真阴不足,虚阳外浮,虚火烁灼津液,炼液为瘤多被忽视。真阳不足则阴结生阴瘤,真阴不足则阳结生阳瘤。目前一些中医治瘤,动辄补气补火,升提中气,祛湿化痰,更用辛燥虫药攻痰,却不分阴阳,往往南辕北辙,甚至加剧病情发展。而对阴虚所致阳瘤,又误以为热邪郁结,多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入手,忽视了填补真阴,收敛浮散阳气的重要性。我在血液病房,观察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每每身体大热喜凉,素体壮实无病,胃口极佳,化疗后不用激素都比常人能食,哪里有阳气不足样子,往往感温病后激发细胞变异,遂一发不可收拾,西医化疗药物不仅伤阳,也更伤阴,阴本不足发病,化疗再次伤阴,预后难料。我感到,脏器肿瘤多阴瘤,血液肿瘤多阳瘤,上焦多阳瘤,下焦多阴瘤。蒲老认为,肿瘤扶正绝不是单一的补气温阳那么简单,临床情况要复杂得多,医生应该全面掌握传统中医的各类辨证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西医结合扶正时,也不仅是温阳补气一种手法升白细胞。那种中医自立一「派」,或是片面强调补火、或是堆砌清热解毒药机械加些扶正药、或是不能辨证,盲目归咎于怪病多痰,化痰散结攻泻、或是不辨阴阳,简单养阴补气相叠加扶正都是不足取的。2

肿瘤的辨证

蒲老的做法是「全面」、「分清主次」。「全面」,主要就是按照中医辨证的思路,通过望闻问切及西医的检查结果,把病人摸清楚。此外,蒲老特别强调遗传的重要。蒲老第一次给病人看病,遇到重症难症,都要询问病人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家族遗传方面有无固有疾病,更要探询患者的居处、工作环境、职业、爱好等多方面。我理解,蒲老讲的遗传应是体质的遗传,也可以理解为阴阳偏胜、脏腑气血强衰不均的遗传。是这种遗传的「体内生态环境」,导致一个家族在外在条件刺激下,得类似的疾病,中医能否改变这种体质的遗传?据蒲老研究,如果按照中医理论从父母优生优育做文章,在怀孕阶段就有计划地组织治疗和调理,是有可能纠正子女阴阳偏胜、脏腑气血不均的遗传问题的,这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防肿瘤。「分清主次」,就是一段时间要有一个治疗的主题,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西医已经化疗手术了,中医攻瘤的药物就少用或不用,以免再伤病人正气,但西医治疗结束后,中医抗肿瘤的药物又应配合调理内脏的扶正药物长期服用,即使影像学上肿瘤已经没有显现。还有就是病人一段时间体质是稳定的,虽然表现为寒热温凉各种不同症状,但都是附着在这个基本体质之上。所以一般情况下,蒲老都会有个稳定的底方,在此基础上随证变通,而不会今天从这个思路治,下次调方又从另一个角度处方,方子变化很大。中西医治肿瘤难,难都难在辨证上。西医目前还无法确定肿瘤细胞变异的原因,所以只能打打杀杀,无法根治,无法预防,这是西医辨证的难。肿瘤病机复杂,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且导致肿瘤的病机往往藏得很深(自己的细胞造反,病人早期主观无不适感觉,也不是脉象都有典型变化),导致中医辨证困难。这是中医目前治瘤或有效,或无效,时而药到病除,时而延误病情的主要原因。3

肿瘤的处方用药

蒲老处方用药有以下特点。一是一人一方,一时一方,不泥古,不教条。处方尊重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一人一方,一时一方,不泥古,不教条。蒲老给我开的方子,每每回味无穷,和很多经典古方都象,又都不象,方中有方,药后有药,病情稳定时处方四平八稳,有外感或西医伤正时大刀阔斧。选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以至于我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药都认识,真没觉得用药方面有啥可写的,但组合起来,方子的效果却非常好。药量通常在10~20克之间,但也时常用小剂量的干姜、黄连、肉桂、附子做催化剂调阴阳升降。目前中医界流行大剂量处方,对此蒲老持保留态度,认为首先要辨证准确,其次用药要地道,这两点做到了,药量小了疗效也可观的。此外药量太大没法煎煮,病人也难以全部吸收,白白浪费药材。二是方药在变中保持稳定。对患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前提下,用药在变中保持稳定,效不更方,长期服用,每次调方只做微小变化。在外感和西医伤正时,用药也兼顾患者基本体质,解表驱邪不忘扶正,利湿不忘护阴,时时呵护病人的正气,以扶正为本。三是处方用药,阳气为先,脾胃为先。任何情况下都考虑护住病人的阳气和脾胃,任何情况下都考虑先扶助病人的阳气和脾胃,只要能吃能喝就有希望。四是服法大有讲究。蒲老给我更换的服法有:早晚服、饭后服、睡前服、每次毫升分次服、代茶饮、两个方子分早晚服、汤剂和益元胶囊混合服、汤剂和益元胶囊粉剂和服等等。五是内外治兼顾。蒲老喜用汤药与艾条混用,蒲老称赞艾条温阳有力而安全,对内脏不耐热药,而又需要温阳的患者,将凉药配合艾灸有很好的阴阳双调效果。六是组方时扶正药和攻邪药最好能一药多能。比如用清热解毒法治瘤,选药最好同时具备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养阴、升白细胞的多重功效,并且符合中医辨证原理,大毒大破大泻的药蒲老不太赞成过多使用,中病则止,以免伤正。七是讲究试验。蒲老认为,不管大夫多有经验,面对的病人总是千差万别的,并且中医处方总存在一定主观性,所以有必要开展处方和用药的试验。蒲老第一次见到病人,通常会开一个探路方子,通过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判断辨证用药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同时也了解病人的耐受程度,对于病情复杂的,蒲老会给以非常简单的处方,防止药过杂超过病人耐受力。4

关于中西医结合

蒲老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蒲老认为,西医在以下几方面有其优势。一是检查手段上客观明确,有助于中医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开拓思路,提高辨证水平。特别对于肿瘤这类疾病,还应以西医检查指标为判断疾病治疗效果的依据,此外西医病理结论有利于确定肿瘤原发部位,提高辨证的精准性。二是西药,包括化疗药,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在病人基础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针对性强,比中药有更迅速的疗效。三是西医治疗肿瘤虽然伤正,但如果能遏制肿瘤的发展,可以给中医腾出宝贵的治疗时间。因为肿瘤病机复杂,中医治疗肿瘤虽有很好的效果,但不确定性也很大,辨出十个证,哪个直接导致肿瘤的,缺少实践经验总结,往往中药服了很多并未击中导致肿瘤的关键病机,如果肿瘤继续发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得不偿失。我游走在中西医间,既看到大量中医无毒低毒治好肿瘤的案例,医院看到服中药无效延误病情,丢失性命的病例。西医说中医是封建糟粕,误打误撞治肿瘤,中医说西医是杀手,病没好人先走了,互相诋毁,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蒲老的观点比较务实,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中医界自身要不断探索,争取尽快总结出超过西医疗效的肿瘤治疗规范,其核心是提高辨证水平,提高辨证水平比挖掘抗癌新药更具有战略价值。对于中西医结合中的问题,蒲老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西医检查指标,但不要为指标所困,还要看病人整体状况。很多情况下,西医影像学反应的肿瘤,并不是中医辨证病因所在,中医还是要根据传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寻找肿瘤的因,治这个因。西医影像学可以作为辨证是否准确的参考指标,不能肺癌用肺药,肝癌用肝药,那还不如直接看西医得了。二是西医手术、放化疗都有特定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勉强做,已经治疗造成损伤,无法满足条件的,不要刻意去做,首先留人,然后治病。蒲老反对无条件地,教条地放化疗,病人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太低就休息,过度治疗适得其反。三是西医目前对中医大多排斥,但病人一定要坚持全过程的中西医结合,最好首次放化疗前就用中药「打底」,蒲老管这叫「存钱」。进入西医治疗后,中药全程跟进,扶正、抗感染、调肠胃、调睡眠甚至西医治疗导致的口腔溃疡、痔疮全部可以通过中医低毒、低成本治疗。四是反对西医乱开中药。我在病房看到化疗后病人便秘,西医竟然开芦荟胶囊和麻仁丸。回来和蒲老反映后,蒲老认为这样比化疗更害人(我理解是化疗伤正后用泻药伤阳又伤阴所致),西医根本不懂辨证,完全按病名当西药开,中药吃反了损伤更大。5

关于病后调理

「三分治,七分养」,蒲老认为肿瘤有虚有实,经过较长时间的抗肿瘤治疗后阴阳大亏,病人应长期调养,工作、事业都不应再像得病前那样投入,人活着本身就是对单位和家庭的贡献。调养方面,蒲老特别强调几点:一个是少说话,最好歌都少唱,以免伤气伤阴。伤气是肯定的,伤阴是我后来的体会,说话多了造成元气上提,下元更虚,容易产生虚火灼伤津液,为很多医家忽视。再一个是吃新鲜食物,少吃腌渍食物。最后是情志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找点喜欢干的事情小劳。蒲老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很是担心,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让人防不胜防,均不利于肿瘤病人的调养。蒲老忧虑,一些地方经济生产搞上去了,人民的健康没有了,这样发展有什么意义呢?6

对当前中医发展现状的不同看法

蒲老对当代中医治瘤有很多看法,其实也是对中医发展思路的思考,我虽仅听到只言片语,但已振聋发聩,特记录下来,供学界参考。一是蒲老不赞成中医分派,蒲老认为中医自汉唐到明清,逐步完善发展,核心是围绕临床,治病救人,不断完善治病理论。现在有的医家自封门派,如果为了传承,树立品牌,强调专科尚可理解,但有的发展到顽固不化,固步自封,搞类似宗教门派,并且大肆宣传,对现代中医发展损害很大,也误导患者。蒲老的父亲蒲辅周老前辈培养蒲老时并未把他带在身边,而是托付给另一位临床大家,就是希望他深入基层,不离临床,不拘泥于自家经验,能够兼收并蓄。蒲老对我说自己年轻时特别喜欢张锡纯的著作,后来又以叶天士处方用药为典范,他一再强调要取各家之长。蒲老给我推荐的是《医宗金鉴》,给大夫推荐的是上海科技版《实用中医内科学》,都是综合型大著作,既有理论又有临床,非常全面。蒲老治病时从来不搞寒温对立,也不硬把寒温统一,而是实事求是择善而用,取得很好的疗效。二是蒲老对养生节目过多过滥有不同看法,蒲老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随便拿些讲过了头,极易误导观众,很多药方使用都是有条件的,每个台都搞这类节目不好,观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容易耽误病情。医院很难有发展,应走个体道路,医院里工作有依赖性,看病好坏实际是个大锅饭,只有走到民间,深入临床才能看出大夫水平高低。医院,看设备,靠团队,中医治病选大夫,看传承,靠医德。我曾经问这个个体是不是就是类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蒲老赞成,中医比西医更费脑子,必须建立知识型的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四是中医教育方面,蒲老也觉得现有的院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培养到博士还不一定能看病,还是应将师徒传承、临床带教和院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名老中医开班带徒弟(我觉得这点如果和前面中医事务所机制结合起来,中医必然会有一个大发展)。中医考试一半考西医内容,还要考外语,也让人啼笑皆非。我理解蒲老意思是中医西医毕竟是两种文化的产物,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但硬拧到一起,占用精力,恐怕效果不会好,不利于中医发展,也不利于年轻大夫的成长。以上是蒲老这些年给我看病过程中,记录下来的能体现蒲老中医思想的零碎信息,虽然比不上专业学者条理清晰,但是从患者视角,毕竟觉得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其他大夫有所启发,也祝蒲老健康长寿,携众弟子在各类疑难杂症治疗方面继续大胆创新,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作者:姚先生

年07月23日

蒲氏中医发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创始人蒲国祯以擅长伤寒而闻名梓潼。

第二代传人蒲显聪尽得家传,亦长于伤寒时病。

第三代传人蒲辅周,中医界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门诊部中医组组长等,是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称赞他为「高明医生」。

第四代传人蒲志孝,集家传、师承之综合优势,全面继承蒲氏中医真传,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且潜心现代医学,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思维方法。在其影响力下,蒲氏中医枝繁叶茂,第五代传人众多,遍及四川、北京、深圳等地,石美大夫为第五代传人之一。

蒲氏中医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经,后世各家学说为纬,并紧密结合几代人的临床实践而成,其核心为治病求本,特点为辨证精确、用药轻灵、药简力专。

明医简介

蒲志孝大夫

当代名医,主任医师。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门诊部中医组组长蒲辅周先生之子。

擅治内、妇科疑难重症,如恶性肿瘤、痛风、心脑血管病、肝病、胃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黄褐斑、性功能减退等。

▌出诊时间

隔周周五14:30~16:20

具体约诊请联系蒲氏中医健康管理:

▲扫码添加

▌诊金

首诊/初诊/会员:0元/次

非会员复诊:元/次

▌出诊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号兆邦基金融大厦4楼正安中医(岗厦地铁站C口左侧,大厦7、8、9号电梯直上)

石美大夫蒲氏中医第五代传人

蒲氏中医第四代传人蒲志孝先生弟子,年生,跟师二十余年,精研医术,开创蒲氏中医备孕/美颜工作室,提出「中医美孕」的概念。

擅治内妇儿科疑难病,擅长备孕、夫妻不孕不育同调、孕期调养、美容养颜(如黄褐斑、肤色晦暗粗糙、肥胖、脱发、头发早白)、肿瘤、卵巢囊肿及早衰、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及结节、甲状腺结节、心脑血管疾病、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糖尿病、痛风、儿科急性病(如发烧、咳嗽、腹泻等)、小儿发育不良、性早熟等。

致力于传承与发展蒲氏中医,仁心仁术,济世救人。

蒲氏中医工作室|肿瘤疑难|备孕|美颜

出诊时间:

周四、周六14:00~18:00

诊金:

首/初诊/会员:元/次

非会员复诊:0元/次

出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