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病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读书笔记乳腺基本病变MR表现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19-4-1

以下内容根据: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书内截图或网络,特此声明

乳腺基本病变MR表现

美国放射学会(ACR)年出版第4版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X线部分,首次出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部分即BI-RADS-MRI,其中详尽阐述了用于正常乳腺组织、异常强化病变以及良恶性病变表现描述的标准术语。

01

一、形态学表现和病变信号强度、内部结构及强化方式

(一)平扫

形态学提示恶性的表现包括形态不规则,呈星芒状或足蟹样,边缘不清或呈毛糙样;反之形态规则、边缘光滑锐利则提示良性。但小的病变和少数病变可有不典型表现。乳腺病变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依据成分不同而不同,纤维成分多的病变信号低,细胞及含水多的病变信号高;约64%纤维瘤内可有胶原纤维形成的分隔,在T2WI表现为低或中高信号。恶性病变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纤维化或出血,信号混杂。

(二)增强检查

BI-RADS-MRI标准指出,乳腺异常强化指:其信号强度高于正常乳腺实质,并强调对异常强化病变的形态学表现应在高分辨动态增强早期相上观察;以避免由于病变内对比剂廓清或周围乳腺组织的渐进性强化影像其观察。异常强化包括:局灶性、肿块和非肿块性病变。

局灶性病变:指小斑点状强化灶。难以描述其形态和边缘特征,无明确的占位效应,常小于5mm;也可以为多发斑点状强化灶,散布于乳腺正常腺体或脂肪内,多为偶然发现的强化病灶。局灶性强化病变多为腺体组织灶增生性改变,如两侧对称则更加提示为良性。

肿块:指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占位性病变,其描述包括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肿块形态分为圆形、卵圆形、分叶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分为光滑、不规则或毛刺。一般,边缘或不规则形肿块提示恶性,边缘光滑提示良性。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分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另外有几种特征性强化方式包括边缘强化、内部低信号分隔或中心强化。均匀强化常提示良性,不均匀强化提示恶性。出现边缘强化的肿块除囊肿合并感染(囊肿在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或脂肪坏死外,应高度提示恶性可能。无强化或内部低信号分隔提示纤维腺瘤。动态增强检查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或呈边缘强化,强化方式亦多由边缘环状强化向中心渗透呈向心样强化;而良性病变的强化多均匀一致,强化方式多由中心向外围扩散而呈离心样强化。

非肿块性强化:需观察分布、内部强化特征和两侧是否对称。依据其分布不同可分为局灶性强化(强化区域小于1/4象限,异常强化病变之间有脂肪或腺体组织)、线样强化(强化表现为线样,在3D或其他方位可为片状)、导管强化(表现为指向乳头方向的线样强化,可有分支)、段性强化(呈三角形或锥形强化,尖端指向乳头,与导管或其分支走行一致)、区域性强化(非导管区域的大范围强化)、多发区域性强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强化)和弥漫性强化(遍布于整个乳腺的广泛散在强化)。导管或段性强化常提示恶性病变,特别是导管原位癌(DCIS)。区域性、多发区性或弥漫性的强化多出现在绝经前妇女(表现随月经周期不同而不同)和绝经后应用技术替代治疗的女性,多提示良性增生性改变。非肿块性强化病变的内部强化特征分为均匀、不均匀、斑点状、簇状(如呈线样分布可呈串珠状)、网状强化。多发的斑点状强化提示正常乳腺实质或纤维囊性改变。簇状强化提示DCIS。对于非肿块强化病变应描述两侧乳腺强化是否对称,对称多提示良性。

异常强化病变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内陷、平扫T1WI导管高信号征、皮肤增厚和受累、水肿、淋巴结肿大、胸大肌受累、胸壁受累、血肿和出血、异常无信号区域(伪影造成的无信区)、囊肿。这些征象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出现。部分伴随征象的出现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肿瘤的分期亦有重要意义。

02

二、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表现

动态增强曲线描述的是注入对比剂后病变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描述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注药后2min内或曲线开始变化时,其信号强度分为缓慢、中等或快速增加;第二阶段为延迟时相即注药2min后后曲线开始变化后,其变化决定曲线形态。动态增强曲线分为三型:1、渐增型:在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化表现为缓慢持续增加;2、平台型:动态增强早期时相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在延迟期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3、流出型:病变动态早期时相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后减低。渐增型曲线多提示良性病变,平台型可为良性或恶性,流出型提示恶性。

03

三、MR功能成像

动态增强MR诊断乳腺癌高敏感性已经得到证实,但特异性相对较低。DWI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了可靠依据。DWI不需要增强,检查时间短,但空间分辨率和解剖图像质量不如增强及平扫。

04

四、乳腺MR诊断标准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BI-RADS-MRI提出病变的形态学与动态增强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动态曲线可以提供决定性信息,但对非浸润性的DCIS而言,由于其发生部位、少血供及多发钙化等特点,形态学的权重大于动态曲线,如形态学表现为导管或段性强化,即使动态曲线不呈恶性特征仍应考虑恶性可能。

05

BI-RADS-MRI标准作出评估分类:

1类:阴性

2类:良性病变

3类:可能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

4类:有恶性可能,建议活检

5类:高度提示恶性病变,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

6类:活检已证实为乳腺癌,为治疗前检查

如需其他影像学检查则被归为0类

往期精彩回顾

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







































白癜风能好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bdzz/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