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很多女同胞仍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在闵行医疗卫生系统,有这么一群“女汉子”,有的成为手术台上的“刀尖舞者”,有的成为男科里的“一枝花”,有的成为实验室里的“实力担当”,还有的成为急救一线的生命“摆渡人”。她们是女性里的一道光,用专业和大爱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面对患者敢于挑战的“外科老将”
“巾帼不让须眉”,医院普外科主任刘维燕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她是大外科的“掌门”,“统领”着所有外科医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她治学严谨,对乳腺、甲状腺的治疗具有独到的心得、见解以及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带领科室不断创新,蒸蒸日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面对患者,刘维燕更是敢于挑战。近日,她带领甲乳疝外科医疗团队,在胸外科团队协助下,共同努力完成1例罕见的高难度胸骨后甲状肿瘤切除术。
医院就诊时,甲状腺肿块已侵占到胸骨后,位于纵隔内。经过反复斟酌、研讨,刘维燕觉得,患者虽然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但如果现在不治,发展下去会更加危险。经过会诊,在征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后,决定为患者放手一搏。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手术很成功,患者恢复良好,家属连连称赞。
怀揣着梦想坚持做喜欢的事
医院的王阳贇,是一名85后女医生,也是泌尿外科盆底及男科疾病诊疗中心负责人,怀揣着“有一种幸福,就是可以坚持做喜欢的事”的理想,追寻她的外科医生梦。
在盆底手术领域,王阳贇潜心研究功能保护手术技术,利用运动力学对机体功能的训练,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她独创的“贇式盆底优化训练疗法”将传统疗法有效率提升了27%,成为国内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行为治疗中的新突破,为患者节省30%的治疗费用。如今,这套疗法已形成5大系列疗法,并成熟应用于临床。
日常工作中,王阳贇被大家誉为“金点子大王”。从贇式盆底优化训练疗法到盆底电生理技术康复治疗,再到盆底手术技术精准化,她已拥有手术革新技术3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转化专利6项。她还曾获得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并将专利成果落地惠民。
冲得上去、豁得出去的实验室人员
很多人会有一种幻觉:实验室是男性的天下,但在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恰恰相反,微生物检验科29名技术人员,有23名都是女性。她们负责流感监测、呼吸道综合监测、腹泻病综合监测、手足口病监测、出血性结膜炎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麻疹监测等7个不同领域的网络实验室以及hiv确证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卫生细菌实验室等工作。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疫情期间,她们建立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体系,参与了年h1n1、年h7n9、-年新冠大流行应急检测,人均日检测量和效率远远超过同级实验室水平。其间,她们24小时轮流值班,即便是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病毒检测一线。
如今,她们重新投入紧张的日常检测工作中,承担着对闵行传染病、免疫可预防疾病相关病原体和抗原抗体、食品、水、空气、虫媒等介质的卫生和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对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病原微生物、医院等场所消毒和感染控制效果进行检测鉴定等工作,其中也包括流感、新冠、诺如、手足口等聚集性疫情的应急核酸检测。
“闵行急救”才是对患者的最大承诺
应急抢救、帮忙抬病人……在急救一线,女医生常常被称为“女汉子”,因为不管多苦多累多难,她们从不退缩,送完一个患者接着下一个患者,一趟又一趟,不知疲倦。
90后的陈瑞贤就是“个中好手”,每次12小时的当班,在不足4平方大小的急救车厢里上上下下,她常常步数过万。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她,救治病人时,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连说话时的语速都比平日快很多。因为她觉得快是急救的第一要素,一分一秒的耽误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每天,陈瑞贤在疾驰的车厢里忙忙碌碌,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做心肺复苏,处理呕吐物,打通气管……在这个男生占大多数的行业中,当她穿上急救衣,手拎急救箱,女性不再是她的“第一标签”,胸口的“闵行急救”才是对患者的最大承诺。她说,这四个字的涵义是:一直在和生命赛跑,救死扶伤。
有更多她们,
此时此刻,可能在门诊,
可能在做手术,可能在护理病人
让我们向最美的她们致敬,
因为有她们,我们更安心,
因为有她们,世界更美丽!
记者:陈美玲
部分图文:区卫健委
编辑:陈美玲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1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