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乳腺类疾病的原因:
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
1、内分泌失调。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
4.饮食结构不合理
5.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
1.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2.乳房肿块:常多发性、一侧或双侧,结节状,大小不一,肿块结节状质韧而不硬
3.乳头溢液:黄绿色、棕色或血性。
4.有2~3%恶变:应注意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硬的单个肿块出现,一旦有,高度怀疑恶性可能。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
1无特殊的方法,多数在数月1~2年间可以自行缓解,多不需特殊治疗。
2.中药逍遥散,雄激素、三苯氧胺(长期服用,对身体各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3.上述治疗无效、发现局部病变有明显改变时,应行活组织检查:如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可以行单纯乳房切除术;证实有恶变时,则行乳房根治性切除术。
乳腺癌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
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逐渐上升,40~50岁达到高值。
病因: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
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4.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症状:
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
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危害生命。
治疗方法:
1、手术:手术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有2种手术方式。(1)乳房肿瘤切除术(保乳术)——完整切除瘤体,而不是整个乳房。(2)乳房切除术(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在这个术式中,医生将会切取腋窝淋巴结送检,判断癌细胞是否有转移。患者也有可能接受另外一种叫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附加手术。
2、放疗:体外放疗不仅仅用于保乳术后,在部分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也需要接受放疗。
3、化疗:化疗药通常采用注射或着制作成药丸来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将经历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副作用。两年内复发率达到80%以上。
4、内分泌治疗:可以皮下注射液或者口服药丸的方式给予。对于一部分绝经前妇女,手术切除卵巢是另外一种治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式。
5、靶向药物治疗
看这些熟悉的面孔: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
阿桑,台湾女歌手。乳腺类疾病
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危害:
1.局部血肿。2.皮肤损伤。3.皮下积液。4.皮瓣坏死。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手术后并发病。5.乳房切除后影响性生活。
怎样预防乳腺癌:
1、保持心情愉快:怒伤肝,肝气郁滞,百病生矣。中医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因此,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畅,则病难近身。
2、远离人造纤维:内衣尽量选用天然的,纯棉材质的内衣。
3、定期乳腺检查:乳腺癌早期肿块较小,不容易摸到。
4、保持正常体重:减少高脂肪、高热量尤其是油炸食品的摄入。
5、避免饮酒抽烟:尤其是二手烟。
6、坚持母乳喂养:从未哺乳易导致乳房积乳,不通则病。
女性的乳房永远和生命、美丽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乳房属于女性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其病变率非常高。近年来,女性乳房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地步。据统计:在25岁以上的中青年女性中,各类乳房问题发生率高达70%,育龄妇女则更高达80%以上。全世界每年约有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而非常遗憾的是女性乳房保健和乳腺疾病预防意识比较差。做好乳腺健康,观念是第一要素!“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达到预防生活化!把一切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那些人需要提高警惕
1.具有乳腺癌的家族史者
2.患有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者
3.月经初期提早、绝经延迟的妇女
4.肥胖妇女
5年龄超过40岁仍未婚、未育、未哺乳的妇女
6平时爱生气、脾气不好的妇女
7反复做人工流产的妇女
8长期接受X线照射的妇女也属于高危人群之列
长期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好心情、预防乳腺类疾病的发生!
了解更多的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