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发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最小冰立方新结构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1-1-1
1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完成首次“心脏问诊”

▲图为青海电科院试验人员正在开展现场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试验。 何炳勋 摄

11月3日,从国网青海电科院获悉,日前,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台高端换流变压器现场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试验由国网青海电科院顺利完成。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工程是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是国家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次重大创新。年7月,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低端直流系统启动送电,标志着青海电网真正实现了特高压直流输电。——中国新闻网2水如何成冰?科学家发现最小冰立方新结构11月2日,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江凌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研究组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发现了多个最小冰立方的新结构,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8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团簇,这为揭开冰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由于冰的结晶过程非常迅速并且难以控制,精确解析微冰结构和形成机制仍是一个巨大的科学难题。研究水分子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水分子团簇、液态水和冰的过程,对理解冰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科技日报》3医院与华米共同研究:可穿戴设备有助于改善乳腺癌预后近日,医院与华米科技的共同研究成果:《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干预对I-III期乳腺癌术后患者身体成分影响》,在FrontiersinOncology发表。该研究依托智能可穿戴技术和健康云服务,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有效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改善身体成分、降低体脂,从而改善预后。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的乳腺癌患者数量超过万例。得益于乳腺癌早筛技术和近年来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患者生存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中国女性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已达到83.2%。——新华网4三江源冰川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

▲科考队员正在测量记录钻取的冰芯(10月31日摄)。新华社发(党黎姣摄)

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10月31日,三江源冰川科学考察分队在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冰川积累区顶部海拔近米的钻取点,成功钻取一支总长度为米的高质量山地透底冰芯。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表示,冰川是地球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之外全球冰川分布最广泛的地区。冰芯作为高分辨记录全球变化的重要研究载体之一,可反映气候环境自然变化信息,更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影响的环境档案,能高分辨率记录不同时间、尺度、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新华网5中俄开发出可视化辐射光学材料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与长春科技大学合作,研制出一种可将辐射显示在屏幕上的氧化无机玻璃光学材料。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可视化辐射光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学、光电子学及医学计算机等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发光学报》上。闪烁体是当带电粒子撞击闪烁体时发出可见光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创建探测器与辐射计量仪以及医疗光电、安全系统和其他许多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人员认为,用途最广泛的闪烁体之一,是具有高含量稀土离子的多组分玻璃,此外还有无机单晶体。目前,无机单晶体的效率大大超过玻璃,但其缺点是价格极其高昂,成本极高且制造难度不等。——《科技日报》6“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可追踪微小物体

▲使用“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创建分子标记。图片来源:《自然·通讯》在线版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月3日报告了一项生物技术最新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研发出一个利用DNA序列来超快速标记物体的系统,并将其命名为“豪猪”(Porcupine)。“豪猪”分子标记系统可用于追踪物体,即使是在射频识别(RFID)标签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5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