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西方国家指南,细品年CSCO指南更新要点。
乳腺癌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或医疗水平和医保政策存在差异,如何引“他山之石”,攻中国乳腺癌临床诊疗之“玉”?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乳腺癌诊治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不断更新,推动了乳腺癌临床诊治进程从经验医学和群体治疗到分子病理诊断和分类治疗的巨大飞跃。
他山之石:乳腺癌国际指南1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乳腺癌解剖学分期的基石地位与预后分期价值
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乳腺癌解剖学分期的基石地位与预后分期价值
自年第1版手册出版以来,AJCC癌症分期手册坚持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及远隔部位转移(M)为基础的解剖学信息,通过不断细化宏观肿瘤负荷标准,奠定了经典TNM分期系统对乳腺癌整体预后评价的基石地位,也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制订指南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为规范早期乳腺癌应追求肿瘤R0切除和晚期乳腺癌优先选择全身性系统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目前最新的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首次提出预后分期系统。研究人员对年1月1日~年12月31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确诊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共纳入1,例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完整的病人。结果显示,与解剖学分期相比较,55.8%的病人预后分期发生变化,其中29.0%的病人预后分期高于解剖学分期,26.8%的病人预后分期低于解剖学分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人预后分期改变也各有其特点。因此证实,以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全新建立的乳腺癌预后分期系统对传统解剖学分期评价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从依靠解剖学分期评价肿瘤负荷,到结合生物学信息为依据的预后分期系统制订临床决策,乳腺癌临床医学已经完成从群体治疗进入到分类治疗观念体系的过渡。
St.Gallen共识:奠定乳腺癌分类治疗的基础
在瑞士St.Gallen每2年召开1次的国际乳腺癌会议,旨在为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规范的临床建议。年,共识将辅助治疗模式分为内分泌治疗、抗HER2治疗和化疗三类,并通过以“治疗反应性”替代“复发风险”的理念奠定了乳腺癌分类治疗的基础。~年,St.Gallen共识将乳腺癌细化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4个临床亚型标准,所提出的分子分型与预后和治疗反应性相关理论成为临床决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年,St.Gallen共识提出治疗“加法与减法”概念,更精准地体现了“从最大可耐受治疗到最小有效治疗”的进步和乳腺癌追求个体化治疗的主流方向。其中,手术方式的减法不仅体现在保乳手术切缘问题的再讨论,淋巴结阳性病人在新辅助治疗后保腋窝的研究也成为临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