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不仅发生在哺乳期,非哺乳期的炎症更折磨人!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谈之色变的疾病。疾病发作时,以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而肿块成脓后的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都让哺乳期女性闻之色变。
但哺乳期结束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不!
一组发生在非哺乳期女性的、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已成为威胁非哺乳期女性乳房健康的恶魔之一!!
非哺乳期乳腺炎只发生在非哺乳期吗?
事实上,非哺乳期乳腺炎不是一个病名,它是一组常发生在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临床上我们发现,这种疾病也可在哺乳期甚至妊娠期发生。
非哺乳期乳腺炎知多少
1、临床发病率不高,但误诊率约为60-90%,甚至被误诊为乳腺癌而行乳房切除术;
2、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导管局部扩张,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上皮分泌增加及厌氧菌感染有关;
3、多发生在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或绝经期妇女,大多数患者伴有先天乳头凹陷畸形;
4、多单侧发病,少数患者也可双乳先后发病;
5、发病缓慢,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形成瘘管及窦道;
6、诊断依赖于肿块空心针穿刺活检;
7、手术治疗,乳房毁损率、复发率高。
总之:本病诊断困难、病因不明确、反复发作、复发率高。不过别太担心,经中医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免于手术,一般预后良好。
而且,它不会增加未来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这个病作为良性疾病,却这么恐怖,对女性乳房的摧残,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我们如何尽早的识别这个病,当乳房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时,需要高度怀疑这个疾病?
临床表现:
01
溢液期(乳房痛)
乳头溢液是本病的早期表现,多为自发性、间歇性的乳头溢液,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性脓血性。输乳孔多有脂质样分泌物,并带有臭味。
甚至可有不明原因或在某种诱因影响下后,出现剧烈的乳房疼痛,可能是胀痛、刺痛、跳痛,按压时疼痛加重,但起初没有摸到什么肿块,乳房还是软的。这个阶段做乳腺彩超通常看不到明显异常。就诊时常被诊断为乳痛症或乳腺增生,给予一些中成药对症治疗。但往往治疗无效。这种情况一般持续几天,不见缓解,甚至迅速加重进入第二阶段。
02
肿块期
疼痛出现后短短几天时间,乳房局部就出现了肿块,肿块的大小因人而异,有时甚至是超过半个乳房的范围。这个时候疼痛进一步加重,有些患者乳房表面会出现红肿,皮肤纹理消失,皮肤紧绷发亮。超声下看到病变区域不均质低弱回声,但未看到明显液性暗区。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医生就会首先考虑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了。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会告诉患者,及时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03
乳腺脓肿
部分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治疗,肿块逐渐减小。但很多患者没那么幸运,短期内就形成了脓肿。原本表面红肿质硬的肿块开始变软,中央扪及波动感,超声提示可见液性暗区。这个时候就提示脓肿形成,需要穿刺抽脓了。
04
瘘管期:破溃流脓,地道式蔓延,反复发作
尽管有研究认为,本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那么,为什么医生要积极治疗,是因为这个病如果放任不管,它会呈地道式蔓延,甚至破坏整个乳房。积极干预的目的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破坏。
因此这种脓肿我们临床常采取穿刺抽脓的方式引流,而不是切开引流,因为切开后的切口经久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乳房外观影响都很大。
总结
早诊断的关键要点就是:
非哺乳期女性(包括妊娠期),特别是伴有先天乳头凹陷或扁平畸形者,当不明原因或有明显诱因下出现明显乳房疼痛,并短时间内疼痛部位出现肿块,伴随局部红肿,彩超提示该区域异常回声,就要高度怀疑非哺乳期乳腺炎,建议及时找到诊治这个疾病有经验的医生就诊。
作者简介:郭艳花,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家级名中医楼丽华教授,擅长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异常发育症、乳腺癌等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中西结合诊治;擅长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后调治及乳腺病患者膏方调配;擅长穴位埋线,针灸,拔罐,刮痧,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治疗。
坐诊时间:周一,二,三,五;周四,日上午。
地点:老门诊二楼治未病中心
编辑:钟世芳审核:沈德森
01
骨科团队倾力协作,让折刀人“重获新生”
02
“盆腔炎”,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它
03
如何识别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冠肺炎呢?知道这几点很重要
04
令人尴尬的口臭!真是幽门螺杆菌在作祟吗?
点个“在看”,小可爱永远18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