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结节症状 >> 正文 >> 正文

深度分析2022年全球及中国抗肿瘤市场数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3-4-7

  中商情报网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3/5的人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4大类疾病,而癌症则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年全球死于癌症的患者达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超过70%的癌症死亡案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癌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2.32%,并成为我国城市的首位死因,占我国城市死亡人数的1/4。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但高于亚洲国家。

  一、全球市场分析

  (一)癌症患者分析

  近年来,全球癌症呈高发趋势,年新发患者数量从年的万人增加至年的万人,并预计年全球癌症新发患者数量将达万人。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全球前十大新发癌症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为前三大癌种。其次为皮肤癌、前列腺癌、胃癌。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市场规模

  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免疫治疗出现后,推动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年达到亿美元,预计到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2%。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治疗方式

  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以靶向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达23.4%。预计到年,免疫治疗的份额将接近47.6%,而靶向药物的份额将为42.2%。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抗肿瘤免疫市场分析

  在全球市场,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相对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并因其相对更好的疗效逐渐给更多的患者群体带来新的治疗选项。相关产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抗体及其它肿瘤免疫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年,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达到了亿美元,并预计将以25.3%的复合年增长率于年扩大至亿美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PD-1/PD-L1单抗

  以PD-1/PD-L1疗法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不断在新的适应症中进行疗效和潜能的探索。比如全球第一个PD-1抑制剂OPDIVO,在继最先获批用于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后,由于其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尿路上皮癌、头颈鳞癌、肾癌等癌种中的疗效,也逐步获得美国FDA在相关适应症中的批准。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全球PD-1/PD-L1单抗市场规模在过去的五年拓展迅速,年达到亿美元。预计于年达到亿美元,从年到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7.0%。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BTK抑制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在全球范围内,BTK抑制剂市场增长迅速,年达到72亿美元。预计在未来,这一市场将持续扩大,市场规模以22.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年达到亿美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PARP抑制剂

  PARP是一类催化ADP核糖基化的细胞核酶,多类肿瘤已被证明对PARP抑制剂有所应答,包括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近年来,PARP抑制剂研发进展迅速,获批适应症不断拓宽,覆盖人群更为广泛。随着PARP抑制剂获批适应症的进一步拓展,覆盖更多患者群体,将继续提升该款药物的市场空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在全球范围内,PARP抑制剂市场增长迅速,年达到24亿美元。预计在未来,这一市场将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将以38.3%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年达到亿美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市场分析

  (一)癌症患者分析

  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约为万人。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复合年增长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年我国新发患者人数达到万人,到年新发患者人数达万人,占全球新发患者人数的26.9%。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中国前十大新发癌症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为前三大癌种,其次为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市场规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在中国药物市场当中,抗肿瘤药物市场销售近些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年,市场规模达到亿元。癌症治疗方法的进展促使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未来几年继续处于上升态势。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在年将会达到亿元,-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1%。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治疗方式

  目前,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以化疗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其他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生物靶向药物等)占29.1%,其余7.5%为免疫治疗药物。随着相关有利政策推动,新药上市及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预计到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将分别占据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45.9%和39.9%。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抗肿瘤免疫市场分析

  在中国,由于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多,新一代免疫治疗药物的涌现,肿瘤免疫治疗市场增长迅速,年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市场规模达到亿元。未来这一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将以43.0%的复合年增长率在年增长至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PD-1/PD-L1单抗

  目前,中国已有8款PD-1单抗和2款PD-L1单抗获批上市,其中6款为国产产品。中国已获批的PD-1单抗分别为百时美施贵宝的欧狄沃,默沙东的可瑞达,君实生物的拓益,信达生物的达伯舒,恒瑞医药的艾瑞卡、百济神州的百泽安、康方生物的安尼可和和誉生物的赛帕利单抗。

  中国已获批的PD-L1单抗分别为阿斯利康的英飞凡和罗氏的泰圣奇。预期随着新产品以及新适应症获批和患者教育带来的可及性的增强,PD-1/PD-L1单抗市场迎来快速增长,将于年达到3亿元,从年到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0.5%。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BTK抑制剂

  BTK抑制剂,主要针对淋巴瘤的治疗。在淋巴瘤生存率上,中国的淋巴瘤总体5年生存率为37.2%,小于美国的73.5%;而这一趋势也体现在不同的淋巴瘤亚型中,尤其是NHL,中美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7.0%和72.6%。

  在中国,自首个BTK抑制剂年在中国获批后,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迅速增长,于年增长到13亿元,并预计将以58.6%的复合年增长率于年增长到43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PARP抑制剂

  自首个PARP抑制剂于年在中国获批后,中国PARP抑制剂市场迅速增长,于年增长至14亿元,并将以60.3%的复合年增长率于年增长到约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1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