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桦,罗元胜,廖丽萍
广西医院
广西 医院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属于涵盖乳腺超声、X线、核磁共振解读报告的标准化系统。超声BI-RADS的应用,促进了影像学检查报告的标准化,近年来在乳腺肿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篇对超声BI-RADS的分类、标准以及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当前存在的局限性,旨在为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原文参见: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10(2):1-3.
乳腺疾病属于女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诸多研究证实,乳腺良性病变为乳腺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量研究报道显示,育龄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身各种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例高达7~10%。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方便快捷、重复性好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当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乳腺超声检查也成为了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有效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对现阶段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乳腺肿物的超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技术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超声内容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超声(BI-RADS-US)标准分级中对病灶描述进行了规范。当前美国放射学会对乳腺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价词汇定义与分级指导规范:BI-RADS评价词汇分类要求每一类别均选择最能够描述主要病灶的术语,而乳腺钼靶X线BI-RADS评价使用的所有定义描述均适合超声使用。
1.1 肿物
具有占位效应且在两个不同切面可观察到。
形状满足椭圆形(卵型或者椭圆,可含2~3个起伏)、圆形(各个断面均为圆形)、不规则形的任何一个;
方位满足平行、非平行任何一个;
边缘为完整、不完整、模糊、成角、细分叶、毛刺的任何一个;
病灶边界为清晰或者不清晰;
回声模式满足无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低回声、等回声的任何一个;
后方回声特征为不变、衰减或混合特征的任何一个;
周围组织情况为导管改变、乳房悬韧带改变、水肿、结构扭曲、皮肤回缩不规则或出现增厚征象。
1.2 钙化
超声检查钙化特征在描述上缺乏准确性,但是能够显示出肿物内的钙化。钙化包括有肿物内/外的微钙化好粗大钙化,其中0.5mm及以上的为粗大钙化,不足0.5mm的为肿物内/外的微钙化,显示高回声,肿物内微钙化镶嵌在肿物内,为点状高回声灶,低回声肿物内钙化显示更加清晰。
1.3 血供
血供包括有不存在或者无评价;血供位于病灶内;血供紧靠病灶的位置;血供在病灶周边组织弥漫性增加。
1.4 特殊病例
特殊病例包括有簇状微小囊肿,直径都在2.0mm以下,分隔厚度在0.5mm以下,内部无实质成分;复杂性囊肿超声显示均匀低回声,这是常见的特征,同时也可以显示液坏死组织平面与液液平面,并且在体位的改变下移动;内部为均匀低回声,也可存在液-液平面或者液坏死组织平面,且随着体位的改变发生移动;皮肤上或内部肿物,这些囊肿临床上发现较为容易,如瘢痕疙瘩、表皮包涵囊肿、皮脂腺囊肿、神经纤维瘤等;异物包括线圈、夹子、导管套、导致创伤的玻璃、金属、硅胶等;乳腺内和/或腋窝内淋巴结,分别位于乳腺内和/或腋窝内,淋巴结结构特征如一个小肾,超声示高回声门与周边低回声皮质。
2 超声BI-RADS分类与评价标准
年最新的乳腺BI-RADS分类和相应处理意见如下:
0类:为不完全评估,需要借助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可进行最终评价,提出处理建议,召回行进一步检查;
1类:阴性,未发现病灶,经超声检查无肿物、组织结构无扭曲、无钙化或者皮肤增厚等异常现象,针对可疑区域采取钼靶X线检查与乳腺超声检查对照,增加分级判断信心,行常规筛查,基本无恶性可能性。
2类:病变属于良性,无恶性特征,例如乳腺内淋巴结、单纯囊肿、以及经连续超声检查无改变的纤维腺瘤等,均行常规筛查,基本无恶性可能性。
3类:良性可能性大,需要进行6个月(短期)的随访或者持续检查,恶性可能性≤2%,簇状囊肿与复杂性囊肿也归入该类。
4类:可疑恶性病变,行组织活检,不具备纤维腺瘤与其他可能良性病灶的超声特征实质性肿块,恶性可能性在2%~95%之间,这类病变又被分为4A、4B、4C三亚类,帮助病理医师、临床医师共同了解影像可疑程度,协同实施个体化治疗。
5类:恶性可能性较大,超过95%,建议行组织活检。
6类:活检证实为恶性病变,在采取治疗前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临床可实施手术切除。
3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诊断乳腺肿物超声的临床应用
3.1 临床应用
超声BI-RADS分类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乳腺病变超声的描述以及诊断的规范化,分类标准的应用让乳腺报告更加标准与统一,在乳腺肿块相关疾病的筛查与复诊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对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影像学科之间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便于医患沟通,有效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合理的处理方式,利于疾病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随访。相关研究表明,乳腺超声BI-RADS评分分类为乳腺肿物良恶性预测以及临床处理指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乳腺超声BI-RADS评分分类诊断乳腺病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83.75%,提示乳腺超声BI-RADS评分分类用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同时,诸多研究也表明,乳腺超声BI-RADS评分与其他影像方法结合应用也可更为准确地鉴别诊断乳腺肿物,敏感性、准确率、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提升。一项利用乳腺超声BI-RADS评分标准同时行弹性评分法诊断3类、4类乳腺肿物的诊断研究显示,经矫正后BI-RADS评分结果下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1.23%和92.62%,结果提示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评估组织硬度方面的缺陷可以进行弥补。还有研究报道指出,乳腺超声BI-RADS评分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中,准确率高达95.43%。联合应用超声BI-RADS评分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技术进行乳房悬韧带夹角4类结节诊断符合率达到85.3%,联合应用声速测算技术和超声BI-RADS评分进行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与特异性也均比单纯应用超声BI-RADS评分提高了29.3%和44.5%。由此可见,BI-RADS评分可作为乳腺肿物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评估标准,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成像技术检测可增加病灶良恶性信息的反映。
其次,如何正确判断4类(恶性跨度较大者)也是当前临床研究面临的瓶颈和热点问题。由于超声检查受到患者年龄、病灶数目、检查者操作、仪器的影响,加上BI-RADS4类三个亚类之间并无清晰客观的分类细则,因此联合其他成像技术评判则具有更好的诊断意义。相关研究分析了超声BI-RADS评分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技术在2类、3类、4类、5类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2类、3类、5类并无明显的改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而4类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3.2 局限性
超声BI-RADS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显著,但在实践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中以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变异为主要表现。国外有研究对不同医师采用超声BI-RADS进行乳腺灶描述的一致性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乳腺病灶是否钙化方面,不同的医师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致性K值达到0.82;其次为是否存在肿块,一致性K值为0.67;在钙化形态及分布的判断上,不同医师判断的一致性分别为0.51和0.60;而在病灶对称性、结构扭曲方面的判断上,不同意思的一致性分别为0.21和0.28。其中高年资医师和低年资医师在超声BI-RADS诊断乳腺肿物方面的一致性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不同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中一致性差异明显,这提示在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中要考虑超声BI-RADS评估病灶结构扭曲、对称性方面的变异性。另外,现阶段医师对于超声BI-RADS3类病变的诊断正确性较低,并且在病变分类方面,不同医师诊断的一致性并不高。国内有研究指出,通过超声BI-RADS虽然可以减少医师诊断过程中的主观干扰,但是在不同病变的分级方面尚无可靠的客观标准,特别是3类和4类病灶超声影像还有一定重叠,有时对于良恶性的区分存在较大困难。
4 小结与展望
乳腺超声BI-RADS实现了乳腺病变超声描述与诊断的规范化,在乳腺疾病筛查与复诊中都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了解影像表现的相对可疑程度,更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有效诊疗。因此,临床工作中积极推进超声BI-RADS的应用,联合体格检查、磁共振、X线与其他影像技术,能有效提高乳腺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对乳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乳腺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对致密型乳腺钼靶补充超声的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影像学鉴别诊断
乳腺癌超声萤火虫成像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电阻抗断层成像、乳房超声、钼靶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对照观察
中国学者发现硬化性腺病超声和钼靶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安彦虹,叶兆祥,李弋,等.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国人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45(4):-.
王建伟,李安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版应用进展.中华医学超声杂志.;07(11):79-81.
朱庆庆,包凌云,朱罗茜,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22(8):-.
罗佳,郑艳玲,谢晓燕,等.超声造影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类中应用的价值.中华医学超声杂志.;12(9):-.
陈铃,张建兴,石小红,等.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标准化描述术语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9(11):-.
王文韬,陈琮瑛,李胜利,等.超声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鉴别诊断乳腺小肿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11(4):-.
吴君,黄多,贺超,等.结合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的超声乳腺肿瘤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中国医疗设备,;28(3):77-79.
王雁,郭晓霞,黄洁,等.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河南医学研究.;19(3):-.
郑静,徐金锋,陈立新.等.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病灶的超声特征.肿瘤基础与临床.;27(2):-.
陈铃,何赛峰,张建兴,等.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广东医学.;35(21):-.
李喆,何年安,胡春梅,等.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乳腺病灶性质评价中的价值.安徽医学.;36(8):-.
王方,杨向丽,邢祉,等.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估联合乳腺微钙化导丝定位活组织检查对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肿瘤研究与临床.;29(4):-.
韦彩芬,梁柳菊.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中国临床新医学.;10(4):-.
陈雯,刘秀梅,于代友.X线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研究.山西医药杂志.;45(1):36-38.
黄蕊,高岩,王静.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2(25):-.
姜蕾,周意明,李惠章,等.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8(7):-.
周维,司徒明珠,杜岳武,等.比较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浙江临床医学.;17(1):-.
陈远,李奕莹,康慧,等.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超声与钼靶分类诊断乳腺病变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47(9):-.
李兆明.基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评分系统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医学信息.;29(23):94-95.
杨崇泽,邵倩,项海,等.乳腺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肿块检查中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1(6):-.
王瑛,周兴华,叶素敏,等.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资料系统分级评价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4(12):-.
车桂华,葛雪莲,张红芹.乳腺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继续医学教育.;8(35):56-58.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