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外部环境的变化,让“结节”越来越频繁地找上门。特别是女性,乳腺结节的困扰,很多人都有过。
看到体检报告上“乳腺结节”的字样,心里有没有一紧张,“建议定期复查。”不置可否的建议,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情况还有点严重?结节离“癌”有多远?
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就算是良性的,结节也是不该出现的。”罗静说。那么,结节是什么?结节其实是一种体积比较小的肿物,稍微大一些的叫包块,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皮肤结节等。
结节只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指的是病灶的大小,而不是病灶的性质,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或者定期复查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
为何进一步检查很重要?“在临床上发现,一些乳腺癌患者的结节很小,或者是只有一些钙化点。”罗静说,结节不是越小越安全。
读懂这些结节的含义
大体来说,这些特定人群的结节,往往有这样的含义:
20-30岁中青年女性:
结节在1厘米以下,形态规则,包膜完好,边界清晰,这样的结节,多为乳腺纤维瘤或乳腺纤维腺瘤。
当体检查出乳腺纤维瘤或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应在6个月以内保持观察,不过,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率很低,不到5%。
但是,如果半年内有生育计划,就应该来乳腺外科来处理了。
40-50岁女性: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如果乳房有包块,就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来到乳腺科排除癌变的可能。
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经常在门诊中看到这样的一幕,患者忧心忡忡地来找医生:“大夫,我的乳腺体检报告好像有问题,我是不是长癌了啊?”
我看了她们的乳腺体检报告,上面赫然写着各种专业名词或描述性语言,如“结节”、“囊肿”、“团块”、“BI-RADS”、“低回声”、“无回声”、“钙化”、“腺体结构紊乱”、“边界清楚”或“边界不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专业或半专业的字眼把半知半解的患者绕得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甚至惊慌恐惧。那么,她们的乳房到底怎么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我来按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高低,逐一为大家解释一下。
结节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最高,多出现在乳腺的超声报告里,偶尔出没于简单的触摸查体报告和钼靶报告中。“结节”只是一个描述性的语言,形容各种方法所发现的“小”肿块,并不涉及肿物的良恶性质,也决不是疾病的名称。有“结节”不等于有癌,用不着自己吓自己。
与结节相对的词汇是“团块”。既然“结节”形容的是“小”肿块,“团块”自然形容的就是“大”肿块了。
低回声、无回声在乳腺的超声报告里,通常会形容结节是“低回声“或“无回声”。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低回声“、”无回声”同样是一个描述性的语言。在超声的黑白图像上,各种不同性质的“结节”有的看起来黑一些,就被称为“低回声”;有的看起来更黑一些,就被称为“无回声”。
一般来说,“无回声”的检查结果显得更偏良性一些,超声上的黑色部位多为囊肿中的液体。当然,“低回声”也不代表就是恶性或有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到底是低回声还是无回声似乎也没有特别客观的界定标准。而“边界清楚”或“边界不清”则是形容这些“结节”在图像上是否清晰可辨。当然,也不能说“边界不清”的就是恶性的,或者“边界清楚”的就是良性的,这还需要医师的具体分析。
腺体结构紊乱“腺体结构紊乱”是在乳腺超声或钼靶报告里较为常见的描述性语言,它主要形容腺体图像的情况。
如果把乳房想象成一个包子,那么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就是“包子皮”,而腺体就是“包子馅”。影像上总是能清楚地区分出“皮儿”和“馅儿”的,而“馅儿”是我们所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殿疯初期到底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