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瘤症状 >> 正文 >> 正文

尝尽人间疾苦,却一直微笑面对一代传奇才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3-3-16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866114.html

她出生寒门,尝尽了这人间的疾苦,却一直不被命运打倒,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向上;她历尽苦难,也感受过人世间的温暖和爱,在短暂的人生中肆意绽放;她奋发向上,靠着自己的手创造了一个个有一个奇迹,却早早被老天召回,生命停留在了24岁。。。。。。

她,就是寒门才女张培祥!

1、苦难的童年,造就了她坚韧的性格

张培祥于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这里交通不便,因此十分贫穷落后,而张培祥家却是村里最垫底的那一户。

张培祥的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常年需要靠药物维持,无法承担太多重活。母亲曾经患过小儿麻痹症,一只手近乎瘫痪,很多农活也是有心无力。

张培祥是家中长女,她的出生,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更增添了一丝困难,好在张培祥从小就特别懂事。在张培祥5岁那年,弟弟出生了,这让这个贫困的小家庭更加苦难。

一家子老弱病残,5岁的小培祥竟成了家里的干活主力。一家四口,仅靠着那一块稻田生活,因此全家最开心的就是秋收的时候了,虽然干活很累,但能够将收获的大米卖了换钱。

可是天不遂人愿,有一年,好不容易等到稻谷收获的季节,父亲却病倒了,当时急需用钱买药。母亲只好带着小培祥早早地就出发去赶集,希望能将米卖个好价钱给父亲换药。

小培祥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主动挑起了那担更重的米,虽然她们出发早,可是无奈家离镇上远,一弱一小走路也慢,到集市的时候时间并不早了,好多米贩子都已经收完准备返程了。

母亲只好主动去找米贩子兜售自家的大米,可是令人生气的是,米贩子竟然狠心压价,虽然只比平时低了一分钱,但是斤就是一块钱啊,母亲只能拒绝,没想到一直到正午这两担米都没有卖出去。

母亲只好带着小培祥挑着米往回走,顶着正午的太阳,又累又饿的小培祥不由自主的抱怨了一句,为什么不把米卖掉!

母亲耐着性子说道,虽然钱不多,可那是父亲的药钱和家里的饭钱啊。其实即使母亲不说,小培祥也理解,她一直都知道,对于自己的家庭来说,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没有资格去抱怨。

第二天更早的时候,小培祥又挑起了担子,跟随着母亲去了另一个更远更大的集市。

这样苦难的童年生活,小小的培祥从来没想过要逃离,反而更加坚韧的承担起了不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力。她很少哭,一直微笑面对。

2.坎坷的求学之路,造就了她更加坚定地决心

小培祥懂事后第一次哭,是十岁的时候。

从小家庭的困苦,让小培祥心里很清楚,只有自己足够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上学后的她,特别的刻苦,每天在学校像一个小海绵一样疯狂的吮吸着知识。

好在,上天给了她苦难的家庭,也给了她极高的学习天分。即使每天回家被家里的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在学习上却一点就通,一学就会,成为了村里有名的“神童”。

可是命运却没有给她优待,在她十岁这年,父亲很郑重地将培祥叫到了跟前。犹豫了很久,父亲终于开口了。

原来弟弟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去负担两个人的学费,父亲只好含泪选择让培祥退学,还能帮助家里做农活,减轻负担。

这是培祥第一次出言顶撞了父亲,她想为自己争取一次。但是话刚说完,她就后悔了,因为她看到了父亲脸上的无奈和严重未落的眼泪。

最后她只好捂着脸哭着跑进了自己的房间,本以为培祥会因为这件事生气很久,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她就起床了,吃完早饭,主动拿起锄头就跟着父亲去了地里。

学校的老师知道后,轮番到家里准备做父亲的工作,让培祥回去复学。可是当父亲说出家里的情况之后,老师们也只能叹气离开了。

培祥嫁到镇上的姑姑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就冲到培祥家,准备指责自己这偏心的弟弟,可是看到家里的情况,她生生的咽回了要责备的话。

但是小培祥这么好的苗子,姑姑舍不得她就这么埋没,思虑了没多久,姑姑毅然决定,带培祥回家!以后她的学费由自己负责。

姑姑也是个火热的性格,说干就干,当即就把培祥带回了家,办理了插班入学的工作。

培祥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在姑姑家,她不仅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是用心努力的学习,最后小学毕业的时候,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醴陵一中。

可是县城的中学不仅仅学费贵,生活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投入,家里实在穷的没办法负担,也不能一直麻烦姑姑,姑姑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父亲提出让培祥转学回离家近的普通中学。

好在还没等父亲办完转学手续,培祥就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在醴陵四中任教的堂叔知道了她的情况,认为这么一个好苗子就这样转回乡下的中学,实在是不舍,于是他做主将张培祥转到了四中,学杂费由自己出。

那时候已经是初二,张培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一直考虑初中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中专学习,不仅能节省学费,更能早点出来工作,早一点帮助家里。

可是四中的校长罗定中一直不同意,认为以张培祥的天资以及努力,参加高考的话,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校长亲自找到张培祥谈话,并且保证,只要她好好读书,高中的学费他都出了,让张培祥不要有后顾之忧。

培祥感激校长的知遇之恩,也知道机会难得,自己不能辜负这些帮助她、爱她的人,她更加的发愤图强,最后中考时,分的满分,她以分的绝佳成绩位列第一,被醴陵市最好的高中录取。

眼看着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上天却又给了她当头一棒。高二那年,父亲再次病倒,母亲也被查出了乳腺癌,不管是父亲的治疗还是母亲的手术,都是一大笔开支。

这个懂事的姑娘知道,家里的重担自己必须要挑起来。于是她不打一声招呼,就私自决定辍学,跟随同乡的小姐妹一起南下打工去了。

校长罗定中知道后,又急又心痛,跑到张培祥家里,一遍又一遍地问着她父母,张培祥究竟去了哪?

可是她的父母也不知道啊,那个年代也没有手机联系,唯一的线索,就是培祥跟随一起出去的那个小姐妹曾经往家里打过一个电话。

罗定中靠着这个电话,整整找了四个多月,最后在深圳找到了正在洗碗的张培祥。

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罗定中,张培祥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在罗定中的劝说下,张培祥回到了教室,可那时,距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

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张培祥在学习上的天赋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加上这一个月的挑灯夜读,最后她以株洲市文科状元,全省第五的成绩脚迈入了北京大学法学系的大门。

3.逆袭的人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进入大学之后,张培祥的人生慢慢地变得顺利了起来,好似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业上,她如鱼得水,不仅仅完成了本科的学习,更是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北大法学院研究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白天上学,晚上打工,大学几年不仅没让家里出过一分钱,反而经常往家里寄钱补贴家用。

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她去了北京电视台做“兼职”,帮助电视台写剧本。这时,她读过的书都成了她的资本,不仅仅在电台的工作做得游刃有余,甚至她还开始写稿投稿。

她以“飞花”的笔名在北大的论坛上发表的创作,在网上各种疯传,风靡各大高校论坛。并且她还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成了《卖米》一文,投稿给了“当代”杂志,没想到一炮而红,甚至这篇文章曾被提名列入教材。

她还在《湖南卫视》开辟的《新青年》专栏中亲自策划,并担任嘉宾主持,节目开播后,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有了余钱之后,她给家里贴上了瓷砖,添置的家电,给母亲做了手术......看着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她开心极了。

本以为苦难的尽头就是甜,没想到这个甜还没尝到多久,命运就又给了她一次打击。

4.意外的降临,一代才女早早陨落

年非典严重的时候,到处都是被感染的病人,一向身体健康的张培祥突然出现了头晕眼花、呕吐反胃的症状,不仅如此,她的皮肤还出现了非正常的红斑。

张培祥赶紧在网上搜索,发现自己的症状跟非典完全不一样,她放下心了,以为可能是过敏等小病小灾,熬一熬就好了,于是她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医院也不适合去,她便没管身体的异样。

直到好几个月后,她的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她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5月28日时,医院检查,结果很不好。

5月底,她住进医院,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于被拖延了很久,这次虽然不再发愁钱,但却也没办法治好她的病。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不要告诉家里。父母的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再受打击,弟弟高考在即,也不能影响分心。

每次跟家里联系,她总是笑脸相迎,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只是普通的贫血,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面对同学和合作单位的慰问,她也是笑脸相迎,仿佛她真的只是个感冒而已。

直到弟弟高考完后,她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隐瞒,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家人。面对家人的悲恸,她笑着说道“即使是阴云漫天的日子里,我也会记得往日的阳光,并憧憬明日的温暖。”

有家人的陪伴,她人生最后一段时间应该是她这一生最幸福、最安宁的日子。在弥留之际,她回想起这一生的过往,写下了遗书,希望把自己的骨灰一分两半,一半跟随父母回家,落叶归根;另一半留在北京,这里有她未完成的梦想。

年8月27日晚9点,张培祥写下生前最后两个字“花谢”,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带着对姑姑、四叔、罗校长、导师等的无限感恩,带着对人世的深深眷恋,撒手人寰。这一年,她才24岁。

她的陨落,让无数人为之落泪。北京大学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校长多次哽咽,他说“我真没想到,这么好的一个学生,这么年轻,就突然走了!”

她的恩师曲三强教授更是亲自写下挽联,“家中秀女今何在?叹望长龙泪自流。”

她的追悼会的主持是她的师兄,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期间撒贝宁含泪致悼词。凡是认识张培祥的人,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整个菊花厅充满的悲痛地哭声。

追悼会结束后,经北大申请,张培祥的一半骨灰被破例葬进了八宝山公墓。而张培祥的父母和弟弟带着张培祥的另一半骨灰,坐着飞机返回老家。

她的一生非常短暂,却又极其绚烂。她满腹才华却几经断崖、初见光明便永垂黑暗。她遗留的最后两个字“花谢”也一直在告诉我们,“花开总有花谢时,人生会有可期日。”

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真正能治愈我们“精神内耗”的故事。

我们常说自己累,可是她仅仅只是活着,就已经精疲力尽,却依然用尽全力奔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lzz/9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