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无悔
——松桃盘石镇布妹村第一书记侯桂平的扶贫故事
侯桂平是松桃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驻盘石镇布妹村脱贫攻坚指挥长、第一书记。工作十多年来,先后从事村小教师、乡镇干部、新闻记者、新媒体编辑等职业,尤其在脱贫攻坚决战期,她克服家庭困难,主动请缨驻村,两度出任第一书记,勇踏时代征程,书写无悔人生。
着实不简单
年8月,侯桂平调县委宣传部工作。一月后,她放弃舒适工作环境,主动请缨奔赴冷水溪镇红星村担任第一书记,第一次踏上脱贫攻坚新征程。
侯桂平为孩子们讲《三字经》
那时,她孩子刚满六岁,好动、好问、好学、好探究,正处在基础的认识期,对周围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最需父母充分关爱与安全感,最需更多时间陪伴抚育孩子。
“妈妈不在家时,你要学会做小男子汉。”面对恋恋不舍的孩子,她只能把内心深处的愧疚,浓缩进每个字里。
红星村位于冷水溪镇北部,地偏远,路难行,全村11个村民组余户千余人,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8%,全镇贫困程度最深。对于该村,“来了不想回去,回去不想再来。”一些干部坦言。
“一位女干部,来这么偏僻的地方驻村,能真蹲实驻?肯定是走过场。”群众见第一书记是年轻女同志,人们议论纷纷。
工作如写稿,必须思路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为尽快摸准红星村情民意,她前脚刚进村,后脚就入户,撸袖挽裤找穷根,走村串户访实情,“白加黑、五加二”“晴天灰、雨天泥”成了工作常态,“一双雨靴、一把雨伞、一支手电、一本笔记”成了出门必备,半月时间,翻山越岭连夜访,寨子农户全跑遍。“这么拼的女同志,第一次见!”群众伸出拇指,由衷夸赞。
经走访调研,她找到了红星基础差、产业弱、观念旧的贫困根源,记住了群众所思所需所盼,组织了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到周边乡村取真经、阔视野,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红星村五年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了裕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邀请了5名务工能人回村创业、抱团作战……红星人开始握指成拳、信心爆棚。
侯桂平带领支部党员参加劳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针对丰岩坪、丰岩沟、梁家、杨家、斗底坡等寨毛坯路、出行难问题,侯桂平想方设法,硬化通组、连户路20余公里,安装了路灯,让红星村户户出入便、寨寨灯火明;针对村小土坯房问题,她千方百计争取八十万元资金建的新校全村最靓。
为打开学生思想闸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师范毕业的她还“兼职”当起了村小教师,坚持每周四下午为三、四年级上公开课,让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传统经典扎根幼小心灵。
产业兴,收入增。驻村不到一月,侯桂平就争取50万元蛋鸡养殖集体经济项目落户红星,为尽快组织实施,她召开群众会统一思想,还去铜仁高新区找务工村民签占地补偿协议,细致的工作、扎实的作风,使2万羽红星“跑山鸡”养殖场建成投产;接着,亩核桃、0亩花椒等种植项目陆续落地,新修产业路越过道道山梁,新植经济林披绿座座山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村合作社当年就发放劳务费65万元。
“一位女干部,短短几个月能为村里办这么多实事,着实不简单。”谈起侯桂平,群众都会赞。
危困见真情
“对需要救助的家庭,决不能被动‘等’,而要主动‘扶’,确保同步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侯桂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早在年,她在沙坝河乡政府工作时,听到茅坪村瑶孔组白艳芝携手重病丈夫同担风雨的感人故事,就骑着摩托穿越崎岖山路去采访。
白艳芝家五口人,公公年逾古稀,子女不满十岁,正值壮年的丈夫已患神经萎缩症四年。为治病,白艳芝背着丈夫四处求医,病情不见好转,反而瘫痪在床,越加严重,全靠她悉心料理,辅助呼吸;每遇丈夫感冒,痰液吐不出时,就将丈夫背在背上,让他好受些。面对困境,白艳芝没有抱怨,一直鼓励丈夫坚强活下去。
侯桂平与老人谈心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在侯桂平倡议下,乡村两级将其纳入重点帮扶,捐爱心款,赠呼吸机,享重低保,解了白艳芝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年10月初,正在村委会办公的侯桂平听到梁家组二十五岁的张长群得了白血病,随即赶去看望,见家里气氛压抑,表情颓丧。“有病就要治,有什么困难,村里和你们一起克服。”她的话犹如一剂强心针,让一家子振作了起来。
她知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只有斗赢“病魔”,拔掉“穷根”,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返回村委会,侯桂平按评议程序将其纳入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政策,协调信用贷款,申请临时救助,并通过轻松筹平台募集爱心捐款余元,尽力解除张长群的后顾之忧。
丰桶坡组贫困户徐翠兰,五十多岁,年底查出乳腺癌。侯桂平帮其向妇联申请大病补助金元,向民政局申请临时救助元。年多时间,她为六户贫困户申请临时救助元。
侯桂平参加劳动
丰岩坪组杨怀书、丰岩沟组杨胜久户,有四孩先天性智障,侯桂平将其送进县特殊学校读书。
此外,侯桂平还主动对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公益行动发放0余元价值的慰问金、慰问品,让村里小孩、妇女和老人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当年九月,三十余名村小学生领到贵州天成华越建筑有限公司赠送的“金秋助学”礼物;十月,县妇幼保健院进村开展“医疗扶贫、爱心义诊”活动,为在家妇女、儿童免费体检、发放药品;十一月,三十多位八十岁以上老人收到松桃城南小商品城赠送的爱心礼物—大米和食用油。“很久没看见娃娃和老人们那样开心了!”村支书杨胜爱想起当时情景,感慨不已。
年底,红星村贫困发生率降至预期目标,实现脱贫出列。侯桂平的“绣花”功夫“绣”出了红星新蓝图。
帮到心坎上
在红星驻村,侯桂平怀着二宝,一直坚持到年底。
“脱贫攻坚战未打完,还没结果,要善始善终。”年8月,全县正处脱贫摘帽决战期,二宝未满八月,侯桂平再次抛家别子、深入攻坚一线,担任盘石镇布妹村指挥长、第一书记。
布妹苗寨,位于镇东,与湖南花垣接攘。辖5个村民组,户,人,属一类贫困村。
为干好工作,她一边学苗话,一边访实情。当时的布妹,道路通畅、用电保障、通讯覆盖,她在此基础上,又筹资5万元完善了村级办公场所;募资13万余元安装电视大屏幕、村级标志性石雕,给农户厨房、厕所更换了石棉瓦,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时,她因地制宜抓产业、长短结合促增收。在长效产业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公司十村集体合作社十农户”组织模式,发展油茶1亩,收益按1:3:6比例分成;在短效产业上,组织农户种植优质稻五百亩,村合作社统一收购,县扶投公司负责销售。并根据市场需求,新发展桑蚕亩,中药材亩,辣椒亩,产业优化升级,农民稳步增收。
为了产业发展,举办全员种植技能培训半月,让村民家门口学技术、强本领、促脱贫;为了村民健康,医院到村开展义诊活动,诊断百余人,送药价值千多元……
帮扶须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帮到点子上、心坎上。低保户麻求保,其妻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去年十一月生育的男婴,患病住院数十天。侯桂平获悉后,多方联系赞助,蓼皋街道八龙社区石观平捐款0元,民政解决临时救助金0元;帮扶户龙七付、麻老珍夫妇身体偶感不适,侯桂医院检查,还赠送新蚊帐、烤火箱等家庭必备品。
侯桂平召开春风行动推进会
五组贫困户麻昌明居家养病四年,妻子在外务工,小孩六岁,村小读书。侯桂平走访时,常陪小孩聊天、玩游戏,看小孩写字未按笔顺、东倒西歪,就抽时间精心辅导,问他梦想时,“有!希望妈妈回来!”
侯桂平第一次驻村时,大宝也是六岁。她知道,在孩子眼中,妈妈是朋友、老师和引路人,是早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终身最温暖的精神依赖。孩子幼年,是心理人格成长的黄金期,也是艺术启蒙的关键期,非常渴望得到母爱;倘若孩子长期缺少母爱的温暖,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心里会孤独、自卑、胆小,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甚至患上“自闭症”“多动症”……
为完成小孩心愿,侯桂平联系上了孩子妈妈,通过聊天,讲孩子在家表现,发辅导作业图片,说孩子想念母亲,希望她回家看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底,孩子母亲买了几件新衣回到了布妹,孩子看到了妈妈,母子俩幸福的抱在了一起……
普觉大庄婆媳米豆腐董事长刘国军,在侯桂平那儿得知该户家庭特殊,捐款0元。
“侯书记有耐心,会做群众工作,帮到心坎上了。”家人见母子团聚,逢人就说。
忠孝难两全
“作为子女即使不能出彩,也绝不能出丑。”身处脱贫攻坚一线、肩负村民全面小康重任的侯桂平,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脱贫攻坚战,忠孝难两全。年11月,重病在床十来天的母亲,怕侯桂平工作不安心,电话总说没事,别担心,会好起来,医院看病,在家草药医治。那时的她,正在筹备红星村二千亩花椒开工事宜,耽误不得;忙完要紧事,正待返家时,又接到母亲“病有好转,不要回来。”的电话,她又继续工作,坚守阵地。
年8月,侯桂平二次驻村。由于儿子太小,丈夫负责部门办公室工作,还有五户结对帮扶任务,进村频繁,时常加班,无法顾及,只有从老家接来七旬老母带养。不久,母亲手疼半月,全靠去痛片维持,直到国庆长假才入院治疗,一个星期才好。
侯桂平组织臭脑村仁务组群众开火坑会
今年六月,母亲因患慢性病,本该入院治疗,由于侯桂平一直在村,无暇照顾,已转为重度呼吸衰竭;直到八月下旬才住院医治,病情虽有缓解,还需吸氧维持。
驻村期间,有人问她:“以前,你到红星当过第一书记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在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儿,有千万个理由可以拒绝再驻村了。”但她认为,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干部必须勇于走出舒服区,站好每班岗,打好每场仗,交好每份卷。
布妹村一撇
驻村四载,侯桂平除履行帮扶职责外,还不忘记者本分,拿起了手中笔,为全县脱贫攻坚鼓与呼,已在县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70余篇,其中,省市级上稿30余篇。
除写新闻稿,她还写诗,现摘录一段:
参与这场战役,我荣耀
因为我是这场战役中一员
是这项工作的见证者
推动者、实践者与宣传者
历史重要关头
我毅然迎难而上
甚至抛家弃子
与全县成千上万的战斗员
并肩作战在基层一线
践行初心与使命
诠释为人民服务
这是她《无悔的征程》诗歌里的一段内容,也是她驻村四年的最好注脚。如今,侯桂平依然坚守在湘黔边境的布妹村,小康不达,誓不罢休!
(杨再桥/文杨杰/图)
精彩回顾
原标题:《请缨!荣耀!她是这场特别战役的特别战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qzz/1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