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A
最近老是感觉乳房胀痛,摸上去感觉还有小肿块......
点解呀?有没有看医生啊?
老友B
老友A
去年单位体检,发现有轻微的乳腺增生,我觉得也不影响平时吃吃睡睡啊
有些乳腺增生还是需要定期观察的~
老友B
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俐表示,乳腺体检报告的结果一定要重视,“因为即使是乳腺增生,其分级不同,所预示的乳腺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与其自己胡乱猜测或问‘网络’,不如带上体检报告,医院挂个乳腺专科号,找医生看看。”
医学指导: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赵俐
“自摸”不靠谱乳腺检查首选B超和钼钯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体检项目里,乳腺检查越来越受重视。
然而面对乳腺检查报告里各种专业词汇,比如“结节”、“囊肿”、“BI-RADS”等,不少女性“蒙查查”,有的无比焦虑,有的则实施鸵鸟政策,置之不理。
赵俐介绍说,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有些女性伴有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症状,都可统称为增生病。
赵俐表示,患者“自摸”乳房来自检是及早发现乳腺异常的方式之一,但不够精确,因为大多数中国女性为致密型乳腺,一些直径微小的病灶无法通过“摸”来判别。
如何判断?
目前在国内,乳腺B超是最为普及和常规的乳腺检查手段,尤其适合乳房较小且密度高的中国女性。而国外多采取钼钯检测,国内则一般建议40岁以上女性再选择钼钯检测。对于一些微小的瘤或结节,还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来精确检测。
?“比较头痛的是一些病人的病灶非常小,直径小于1cm,而且检查发现不止一处,这种病例症状比较严重。过去有说法认为,单发的乳腺结节恶变比较高,但没有临床数据显示多发恶变的几率小于单发。此外,过去大部分人认为乳腺囊肿不会恶变,但现在发现也有恶性病例,比如一些恶变的混合型囊肿。”
发现了乳腺增生,需不需要治疗?
发现了乳腺增生,怎么办?赵俐表示,大多数前来寻医求治的病人都是1~3级,无需过于紧张焦虑。“普通常规体检结论中的‘乳腺增生’,并不能判断是恶性还是良性,医院的乳腺专科进行检查。
暂时没有恶变风险的乳腺增生,是否需要治疗?赵俐认为,对于3级及3级以下、有一定症状的乳腺增生患者,因为导致症状(如疼痛、睡眠质量差等)的因素不明确,可尝试一下药物治疗,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确,“对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治疗作用,也有个别病患治疗效果明显,甚至级别有所下降。”
赵俐提醒,情绪的调整对乳腺增生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注意作息,避免熬夜,多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等。当然了,生育和哺乳则是医学界公认的能改善乳腺增生和预防乳腺癌的最佳方法。”
知多D患乳腺癌的因素有这些
赵俐谈到,除了定期乳腺体检外,女性应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特别是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和积极锻炼,有助于调节内分泌。
除此之外,一些危险因素也可能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
1.家族遗传
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史的要格外警惕,母亲患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的概率高。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
2.饮食习惯
研究证明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动物脂肪等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低脂奶制品则可减少乳腺癌的危险性。
3.肥胖、缺乏锻炼
过度肥胖的女性,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内分泌失调问题,肥胖者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者3.45倍,并且治疗上存在高风险;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
4.婚育因素
哺乳可使患乳腺癌的危险减少20%~30%,有助于疏通乳腺管。初产年龄越大(如超过30岁),乳腺癌发病率越高。无生育、独身母亲乳腺癌风险增加。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多次做人工流产者,患乳腺癌的概率较高。
5.消极情绪
长期受不良情绪刺激,易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乳腺癌。病情确认恶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更有助于治疗。
6.放射线或致癌源
例如经常过度暴露于X光透视、射线和辐射中等,容易患癌。
专家介绍赵俐
乳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工作,精通乳腺外科的基本理论,掌握乳腺疾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等以及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医院文:广州日报
图:网络 编辑:黄月星
责任编辑:徐晶
投稿邮箱:gzno1hosp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qzz/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