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健康而言,“雌激素”是个常问常新的关键词。特别是对于一些乳腺癌患者,关于雌激素食物的忌口话题网络上流传很多。曾几何时,肿瘤学家警告过我们,乳腺癌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特别是雌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女性。实际上,大量研究指出,虽然豆制品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它的作用非常弱,类似于良性的雌激素类雌三醇的作用,这种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实际上可以帮助肿瘤患者,而非有害。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大豆消耗量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20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与大豆中植物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豆异黄酮。
既然大豆异黄酮对女性健康、对预防乳腺癌有这么多益处,为什么还说乳腺癌慎吃豆制品呢?这是因为有人认为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并且绝经后的女性通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则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冠心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发病率。而大豆异黄酮虽然结构上与雌激素相似,但在体内作用是不同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细胞的体外实验等,其研究结果都显示应该鼓励女性吃富含大豆异黄酮的豆制品。
植物雌激素不等同于雌激素。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取决于其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雌激素受体常见于乳腺、子宫、骨、血管和泌尿生殖系统。人体内的雌激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能刺激乳腺细胞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对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而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能改善由于身体雌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其对乳腺增生的促进作用仅为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适量摄入豆制品(如每日50克大豆)不会增加或加重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病风险及病情发展。
植物雌激素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大豆异黄酮对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双向调节功效,其可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等不同情况,对机体雌激素活性呈现促进或拮抗作用。一般说来,大豆异黄酮只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时才表现为促进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乳腺增生患者不必担心豆制品的摄入导致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增高。
同时,适量摄入豆制品,植物雌激素并不会超标。不同豆制品中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含量不同,每日食用毫升豆浆及克豆腐,大豆异黄酮的总摄入量约为47毫克,基本与绝经前女性推荐摄入量持平,低于绝经后女性推荐摄入量。大豆异黄酮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在成年男性、绝经前女性为每天40毫克,绝经后女性为每天60毫克,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孕妇则为每天25毫克。
黄豆可加工成为数百种豆制品,常吃的有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芽、豆浆、豆腐脑、腐乳等。黄豆膳食种类也有很多,各有各的功效。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平衡膳食宝塔中每日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为生大豆40克,相当于10~25克大豆蛋白。根据现有资料,豆制品无碍女性身体健康,对预防乳腺癌也是有益而无害的。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大豆异黄酮的补充剂可以预防肿瘤。
那么到底哪些食物里有雌激素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直接含人类雌激素的食物几乎不存在。更多的情况,是食物中的某些东西具有类似雌激素的活性。目前怀疑比较多的东西有蜂王浆、高丽人参、鹿茸等。
蜂蜜一直被认为是种营养品,蜂王浆更是被认为是种上上品。蜂王浆中确实含有很多“雌激素”!没吃过蜂王浆的人以为它会像蜂蜜一样甜,或者比蜂蜜更甜,但其实真正的蜂王浆是“酸的“,这股子酸味主要来源于内含的大量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具有显著增加雌激素的功能。重要的是,蜂王浆里这些脂肪酸的含量并不低。对于需要控制“雌激素“的乳腺癌患者,是不建议服用蜂王浆的。不过蜂蜜不像蜂王浆,没有太多的脂肪酸,也没有强雌激素活性,乳腺癌患者是可以食用的,实在不放心的患者不吃也无妨。
高丽人参和雌激素的关系也很有意思。人参的主要成分叫“人参皂甙”,本身没有任何雌激素活性。那是咋回事儿呢?研究发现,人参带有的雌激素其实不是来自人参本身,而是来自那些附着在人参上的真菌污染。如果人参没有被清洗干净,就可能带上这些真菌含有的类雌激素:霉菌毒素(Mycotoxin)。
此外鹿茸中也有很复杂的激素成分,里面也含有少量雌激素,乳腺癌患者也是少吃为妙。
另一个便是紫河车,也就是胎盘,是滋补的名贵中药材,但它含有大量的雌激素,乳腺癌患者应慎用。某些滋阴的中草药,如柴胡里的柴胡皂苷d、杜仲里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都能测到雌激素活性,但是它们的含量很低。所以,这类中草药或者含有这类中草药成分的药物,使用时要咨询医生。
另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保证日常饮食结构健康均衡,是没有必要额外吃营养品进补的。
-END-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林洪生工作室是林洪生教授领衔的中医肿瘤医疗及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康复,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延续新的生命同时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林洪生工作室林洪生话健康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