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趋势及远期预后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2-4-6

一颗心扑通扑通地狂跳~

主动脉夹层概述

主动脉夹层相对少见但是极为严重,是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心血管疾病。近20年来,国内学者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提高了我国AD的诊疗效果。例如:

孙氏手术作为复杂A型AD的首选手术方法在全国推广;

AD孙氏细化分型的提出对选择手术时机、确定手术方案及初步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动脉夹层孙氏细化分型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孙立忠主任及其团队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提出AD细化分型(亦称孙氏分型),孙氏分型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

StanfordA型AD

根据主动脉根部受累情况细分为3个亚型:

A1型,窦管交界和其近端正常,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2型,主动脉窦部直径小于3.5cm,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致其开口处内膜部分剥离或全部撕脱,轻至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3型,根部重度受累型,窦部直径大于5.0cm,或直径为3.5—5.0cm但窦管交界结构破坏,有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根据病因及弓部病变情况分为C型(复杂型)和S型(简单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为C型:

1)原发内膜破口在弓部或其远端,夹层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或近端主动脉弓;2)弓部或其远端有动脉瘤形成(直径大于5.0cm);3)头臂动脉有夹层或动脉瘤形成;4)TEVAR术后逆撕A型/AD;5)套筒样内膜剥脱和广泛壁内血肿;6)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术后残余夹层或新发夹层;7)病因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Marfan综合征。

S型:原发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且不合并上述任何一种C型病变。

StanfordB型AD

根据降主动脉的扩张部位分为3个亚型:

B1型,降主动脉无扩张或仅近端扩张,中、远端直径接近正常;

B2型,全胸降主动脉扩张,腹主动脉直径接近正常;

B3型,全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均扩张。

根据病因及弓部有无夹层累及亦分为C型和S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为C型:

1)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或远端主动脉弓;2)合并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冠心病等;3)合并近端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瘤等;4)病因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Marfan综合征。

S型为不合并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者。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原则

有效镇痛,控制心率、血压,减轻主动脉剪应力,降低主动脉破裂的风险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治疗原则;目标是减少主动脉剪应力,并最大限度减少夹层延伸的趋势。

StanfordA型AD

急、慢性StanfordA型A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诸多的外科治疗策略存在争议,更多的StanfordA型AD外科治疗策略推荐如下表:

StanfordB型AD

因为StanfordB型AD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所以最佳治疗方案仍未确定。药物治疗是StanfordB型AD治疗的基本方式。孙主任提出的StanfordB型AD手术的治疗策略是

B1S型建议首选TEVAR,亚急性期(发病1~2周)是介人治疗的最佳时机;

B1C型建议行直视支架象鼻置入术或Hybrid手术;

B3型建议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更多专委会的StanfordB型AD治疗策略推荐如下表:

预后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0年存活率一般是30-88%不等,由于A型夹层与B型夹层患者中都有不良事件发生,使得两者的存活率比较接近。胸主动脉上段初始假腔直径≥22mm的患者,发生晚期动脉瘤的可能性(42%)较高。

随访管理

AD患者均需要长期乃至终身进行规律的随访,有助于监测残余夹层的动态变化、主动脉重塑情况、脏器功能、发现影响AD的危险因素,为调整治疗药物或再次手术干预提供依据,改善远期预后。专委会的AD院外随访管理推荐如下表:

xinxueguanbing

聚焦临床荟萃名家

阅读原文可得《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9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