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丁广耀,年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选择回村,从爷爷手中接过中医衣钵,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守护着彭桥村余名村民的健康。
曾入选年“新时代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南阳邓州市彭桥镇彭桥村医生丁广耀,至今是为数不多的青年村医的代表。
他也曾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奋斗的同学,但当时不时听到大家对自己医术的夸赞、外出培训接到村民惦念的电话时,丁广耀觉得,小时候曾经立下的“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愿望,在这个小乡村里,或许已实现。
年少艰辛不言苦
丁广耀所在的彭桥村,位于河南、湖北两省结合部,距离县城33公里。多名村民中,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大多在外闯荡,留老人、儿童、妇女守在家中,由于离县城较远,一般头疼脑热的常见疾病就直接在村里就诊。
丁广耀的诊所不大,就在自家院子的两间房里。回村行医14年,他每年最多休息两三天,基本上24小时“在线”,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只要村民有需要,随时都能找到他。
最近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反反复复,丁广耀除了担负日常村民的行医问诊,还要辅助彭桥乡卫生院执行防疫任务。跟村干部一起,为残疾人、常年卧床的老人上门接种疫苗,有时候一忙就到晚上8、9点;疫情形势紧张时,白天在诊所忙碌,晚上就到高速路口卡点参与执勤,负责给过往人员做核酸、查体温。
问他“觉得辛苦吗”,丁广耀笑着说:“不辛苦,既然选择做医生,那就得吃得了这行的苦。”
其实,在外人看来,“苦”,或许是丁广耀整个青少年时期的写照,但他自己并不觉得,“现在看来,都是财富”。
丁广耀两岁时,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彼时家里收入微薄,靠几亩责任田维持生活。爷爷是个老中医,时常到田间地头、荒坡荒山采挖一些薄荷、益母草、紫苏、半夏等野生中药材,回家加工、炮制、售卖,换取零花钱。他从小就跟着奶奶下地干农活,跟着爷爷上山挖草药。
在他刚上初中时,奶奶因大面积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医生说“即便治好了,也可能是植物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年少的丁广耀有些懵,但很快就下定决心,“宁可蜕掉三层皮,也要帮家里度过难关”。
在校不浪费一分钟,刻苦学习,放学立即赶回家,照顾奶奶,洗衣做饭,还不忘到田间操持农活。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本可以读高中,将来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但看到眼前家里的情况,他在初中毕业时,选择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他想着,这所学校离家近,既能照顾爷爷奶奶,又能学医,也不错。
读大专那几年,是丁广耀最艰辛的5年,奶奶情况稍有好转,爷爷又因积劳成疾多次住院。他一边照顾两位老人,一边在校自食其力:每天中午到食堂打零工,换取一顿免费午餐;不断精进自己,力求拿到最高额度的奖学金……
年,大专毕业的丁广耀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彭桥村,回到爷爷奶奶身旁,从爷爷手中接过衣钵,成为一名基层医生。也是从那时起,做一名像爷爷那样的乡村医生,成为他的职业信念。
传承爷爷医术与医德
爷爷丁胜春,师承豫西有名老中医彭承德,后来在彭桥卫生所干到退休,在温热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领域都有所成就。
丁广耀还记得爷爷给他讲的故事:有一年脑炎流行,爷爷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曾经住在病人家里熬药看病,椎管注射药物,时刻观察病情,直到病人好转才离去。当时,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服用疟疾药品,情绪激动的还会指责医生乱来,爷爷一直坚持下来,详细耐心地给家长讲解药物的作用,直到说服他们服下药品才离开。爷爷还曾去洛阳购买西医针剂设备,自制中医药针剂,利用田间地头常见的中草药优势,提取针剂如青蒿针,清热解毒针,鱼腥草针等,为那个落后年代的医学贡献全部医术。
爷爷的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刻在丁广耀脑海中,待到真正成为一名村医时,也成为他的行医准则。
有一年七月的下午,正值盛夏,突然接到一名村民患病需要诊治的电话,丁广耀二话不说,带上药箱骑上摩托车飞速前往。不巧的是,走到半途,摩托车出现故障,而前面又是一个陡坡,只好推着摩托车继续前行。等到了患者家里,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因此落下了中暑的病根儿。
在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时,村里有武汉返乡人员,形势十分严峻,尽管防疫物资比较紧缺,平均每位医生只有3个口罩,丁广耀依然坚持为15户隔离群众送去温度计、消毒液,定期入户地毯式消毒,每天两次到隔离户家中测量体温和消毒。
丁广耀(右一)在为村民做核酸检测
他还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结合自身优势,把精心熬制的中药送到每一个隔离户和有需求的村民家中;对于一些对防控政策规定存在误解产生抵触情绪的人,他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做好政策解读和心理疏导工作......
当时,彭桥村王岗组武汉返乡隔离人员王志华深有感触地说:“丁医生真辛苦,从大年三十下午开始,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每天至少两次到我家测体温、消毒,仔细询问家人健康状况,为咱镇有这样的好医生而感到骄傲自豪!”
回村14年,依然是最年轻的村医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丁广耀日常接触的多是常见病、多发病,时间久了已是轻车熟路,但在专业方面,他还是不敢有一丝马虎。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参加邓州市、南阳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学术讲座,并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证。
在中医方面,丁广耀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以及爷爷传授的从医经验,不断摸索,在中医儿科、肾结石、乳腺增生、不孕不育、鼻炎等方面逐渐形成特色。
丁广耀还担负着村民日常健康管理,比如0-6岁儿童建档预防接种、村民慢病管理登记造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等等,常因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颇受村民好评。
他的妻子也是一名乡镇基层医生,原先跟他一起在自家诊所干,后来通过邓州市组织的统一招聘考试,考到了临近乡镇的卫生院,目前只有丁广耀一人坚守村里诊所。
当年回村时,丁广耀只有21岁,“当时我是乡镇最年轻的村医,现在差不多还是,年轻人直接回村里当医生的毕竟不多见”。
丁广耀也想过离开,想过在大城市的另一种活法,但每当想到那些村民,他就很舍不得。每次出门参加培训,村民电话不停,问他啥时候回来。那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让他觉得,守着这方百姓,也挺好的。
他很知足:“医院都有比较完备的报销政策,村民如果有一些大病重病急医院去看,不过村级诊所近几年也在不断改革,尽管收入不高,但维持生活保障还是可以的。”
在他的规划中,以后要继续传承爷爷的医德,在医术方面,争取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更大成绩。
采访最后,丁广耀说:“小时候老师让写作文,题目是长大了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我记得自己写的是做个有用的人,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应该算是实现了吧。”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魏文杰受访者供图
编辑杨阳
校对夏寒
审核田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