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身患乳腺癌的刘玉红流尽最后一滴眼泪,也没等来17年无音讯的女儿身影,只留下身患肾癌的老伴曹肇纲凄厉的哀嚎:“曹茜呀!你好狠的心呐……”
没过多久,身患肾癌的父亲曹肇纲也走了!可他并没有再喊女儿曹茜的名字,眼里满是绝望地走了……
什么样的原因让曹茜这么憎恨自己的父母,以至于17年不见,直至父母逝去,也不肯原谅自己的父母呢?或许从曹茜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找寻答案:
年7月,曹茜出生在大连旅顺曹家地村。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虽然生了个女孩,但颇有远见的曹肇纲刘玉红夫妇认为以其多,不如精,就只生这一个孩子,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一个孩子身上。
于是,从曹茜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父母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培养成才!
由于曹肇纲夫妇一直想让女儿通过读书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以至于洗碗,拖地,买菜等这些简单的家务活也不让曹茜做。久而久之,曹茜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可父母没意识到这种行为在无形中却扼杀了曹茜对生活艰辛的感受,也让曹茜失去了培养自己生活和生存能力的机会。
在她看来,只要自己成绩好,就能让父母开心。因此,曹茜在学习上格外用心,从小学到初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经常还拿回许多的奖状。
看着女儿取得的成绩,曹肇纲和刘玉红笑得合不拢嘴,女儿的成绩一次次治愈了父母生活的艰辛和身体的不适,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但是,随着曹茜逐渐长大,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朋友圈。她想和更多的同龄人交流和相处。除了学习,她还想有更多丰富的课余生活。
然而,父母却处处管着她,不让她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玩耍上,而且还经常翻他的书包,不让她把和学习无关的用品带在身上,严重侵犯了她的生活空间和私人空间。
在曹肇纲夫妇的意识里,只要用心学习,以后出人投地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有一大群的朋友可以交流。可他们却忽略了曹茜的成长感受:我成了父母学习的工具,没有朋友,没有空间,没有多彩的生活!
这时的曹茜有了想逃离原生家庭的想法。
高考放榜,看到自己的成绩超出一本线十几分。曹茜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总算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而这时的曹茜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在填报志愿时,她想去见识远方的城市,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因此在志愿表上填写了三个南方的大学。
然而,当曹肇纲得知女儿想远离他们到南方读书时,或许感到了内心的失落和无助,瞬间就情绪失控地吼道:“辽宁师范大学不是挺好吗?离家又近,以后工作也体面。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我们辛苦养大你,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们?”
连一向脾气性格比较好的母亲刘玉红也劝女儿就在辽宁师范大学就读,别想着去南方了。
这一次的争吵,父母的三观与女儿的三观出现了分歧。拗不过父母的强硬态度,又想到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曹茜最终还是把南方的一所大学改成了辽宁师范大学。
最终曹茜顺利的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了。父母自然特别高兴,曹茜却因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而特别不满,她把这种不满和失落全部归咎于父母身上,在她看来,她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父母把她捆绑得透不过气来。事已至此,她不得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乖乖到辽宁师范大学就读。但从此与父母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大三那年,曹茜为了摆脱父母的束缚,想到了出国留学。她对父母说:“我想出国留学,镀镀金,回来更好找工作!”曹肇纲一听,眉头一皱道:“出国得要不少钱吧?”曹茜说:“我打听过了,7万元!”“啥,这么多,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钱?我看你还是别去了!”
曹茜没说什么,吃完饭,闷闷不乐地就回学校了。显然昔日愤怒的种子又在不断生长。曹肇纲想到因为填报志愿的事,女儿就一直在埋怨他们,现在女儿想出国留学,如果他们再阻拦的话,恐怕以后女儿都不会搭理他们。再说他们也希望女儿出人投地,能出国留学也是一件好事。
夫妻两人商量好后,一辈子没求过几次人的曹肇纲就四处求人借钱筹学费。当他把借来的6万元和自己辛苦一辈子攒下的1万元,用报纸包好递到女儿手里时。曹茜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爹,娘,谢谢你们,我会好好读书,绝不辜负你们。”
那时的曹茜心想:“只要逃离父母的掌控,自己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对父母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把他的心撕裂得无比疼痛!
年,曹茜踏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然而这一去,却成了一家人的永别。远在异国他乡的曹茜,一开始还偶尔打电话回家,但都不问父母的情况,每次都是和父母要钱,后来因为跨国电话费太贵,改为写信,可三年的时间却只写了两封信回家。曹茜这种只把父母当“提款机”,毫不关心父母的态度让见不到女儿又担心女儿的曹肇纲大为恼火。
有一次曹茜打电话回家,寒暄几句后又开始要钱。这让原本就愤怒的曹肇纲一下子火起来:“钱,钱,钱,你除了要钱,是不是还要我们的命?”
说完他狠狠地挂断了电话。只留下电话那头悲伤,失落,无助的曹茜和她脑海里曾经的过往。那一刻,她赌气地想:“你们既然不管我的死活,那我也不再理你们!”
整整十个月,曹茜没打过一个电话问候父母,她想独自一个人扛起生活的艰辛!最终,禁不住对父母的想念,他还是拨通了父母的电话。
然而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听到女儿的声音,在担心,焦虑,和愤怒中煎熬了十个月的曹肇纲却把对女儿的思念和责备化作了一句最伤人的话语刺向女儿:“我还以为你死了,连我们都不知道联系了?”
就因为父亲这句透着刺骨寒意的责骂,让曹茜彻底“死了”。随继变成了后来的“不孝女”。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自从年以后,曹茜再也没有联系过自己的父母。曹肇纲坐不住了,猜测:是不是女儿在国外遇害了!于是他主动寻找女儿的下落。
年,他们通过外交部和熟人打听到年8月曹茜曾回上海找过她的一位朋友,期间停留了12天。到这一刻,曹肇纲夫妇才明白:“女儿早已抛弃了他们!”一种难掩的悲凉和无奈让夫妻二人心如刀绞。
年因忧思成疾,曹肇纲夫妻二人都患上了癌症。失去劳动力的他们只能靠低保度日。因为时日不多,无奈的他们只能通过媒体来找寻自己的女儿。
在媒体和德国华侨们的努力下,终于在德国汉堡得到了曹茜的消息。这时的曹茜已经改了名字,成了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有了自己的家庭。当得知女儿的消息时,曹肇纲和刘玉红泪流满面地说:“她活着,过得幸福就好!”
年,母亲刘玉红走了,眼泪流到最后一滴,也没有见到女儿的身影,只留下父亲悲凉的哭喊:“女儿呀,你好狠的心,你妈妈都不行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看!”
随后不久,曹肇纲也走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等来17年了无音讯的女儿曹茜!
曹肇纲夫妇是最成功的父母,也是最失败的父母。
他们的成功在于培养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而他们的失败,则是不懂得如何尊重和教育孩子。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在捆绑和束缚中失去了自我,从而迷失了自己。
对于曹茜,我们只能说:“莫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曹茜抛弃父母,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她认为只有摆脱父母的束缚才能走向成功!这是她的选择!
老人在,人生尚有来处,老人不在,人生只剩去处,且行且珍惜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bdzz/1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