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诊
王某,女,20岁
左侧乳痛2天,患者产后3个月,左侧乳头皲裂,乳房结块,排乳不畅,皮色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刻下体温38.9°C,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妇科就诊诊断“急性乳腺炎”,因要哺乳,不愿西医治疗来诊。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乳痈气滞热壅证
急性乳腺炎
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瓜蒌牛蒡汤加减。
瓜蒌15g牛蒡子10g天花粉10g山栀10g生石膏(先煎)20g
连翘10g皂角刺10g青皮6g陈皮9g柴胡12g
漏芦10g路路通15g生甘草6g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两次饮。
嘱良好哺乳习惯(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及时排空乳房,避免婴儿含乳头睡觉或撕咬乳头等)。
3日后复诊热退,乳痛消,结块散,排乳稍少,纳谷不香。
二、复诊
3日后复诊热退,乳痛消,结块散,排乳稍少,纳谷不香。
鹿角霜10g天花粉10g山栀10g白术20g木通6g
连翘10g青皮6g陈皮9g路路通15g当归10g漏芦10g生甘草6g
5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两次饮。
复诊,诸证缓。
乳腺增生病的程度分期1.乳腺小叶增生(I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I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重视.若不积极治疗可进一步发展。
2.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则出现一系列疾病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
3.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一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Ⅲ期。Ⅲ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需要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Ⅲ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4.乳腺囊肿病(IV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5.乳腺癌(V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只有手术,保乳与否是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I期和Ⅱ期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的概率为1%~3%,患乳腺增生必须及时治疗,不能任其发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