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块真的不见了!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只要你这样做,确实可以让乳腺增生肿块快速消失。
年12月24日,正值某些国人所谓的平安夜,就是这一天。我的小店来了一位好朋友----丘姐,有好几个月未联系了,突然到访,不亦说乎的,大冬天的,心里顿觉暖洋洋。经过一番嘘寒问暖的客套后,给她倒了一杯黑茶,黑茶确实也是好东西,特别是我的黑茶。然后她默不作声。等我店里的病患客人走光了,她才细声细语(生怕别人听见那种)的说:师傅(她跟我学过针灸,可是她还没学上手),我的乳房好痛,有好大的肿块,轻轻摸着都痛,大口喘气也痛,好几天了,吃药没见改善一丁点,所以今天来找你帮我看看。闻言,随之号脉,寸脉浮,关脉沉,。。。。。今天正好是“阳明燥金在泉”,金,五行在肺,肺即胸腕部,胸腕部还有心脏,胃。。。。。
经过一番浅薄的推论,有答案了,她吃就那么多药不见好,不打算让她吃药了------针灸。也是她的最爱,满足她的愿望。
到此,有些朋友可以有疑问,什么叫阳明燥金在泉?乳腺增生疼痛又与心脏、胃有什么关系?
好,我讲得累,我们百度一下,问问度娘吧(以下为度娘内容,敬请大家纠正):
(1)燥
两阳合明的关键是合,就是聚合阳气勿使发散的意思。那么燥的意义呢?《说文》云:燥者,乾也。燥就是乾,所以,乾燥往往连起来用。在这里大家应该注意"乾"字我们用的繁体,而在繁体里,它与易中的乾卦是一个字。乾(干)与乾(qián)是同体异音字。干为什么要与乾同体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乾卦在后天八卦里处在西北方位,特别是大冬天,作为南方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干燥。到的第二天嘴唇就干裂了,等到第三天就起了焦巴。西北为什么会这么干燥?可见干乾同体不仅仅是一个借用的问题,还有深层的涵义。
干燥相对的是潮湿,就像寒热相对一样。前面我们讨论寒的时候是从热这个角度去谈,这里我们讨论燥也可以借用这个方法,就是从湿这个角度去论燥,看看燥在阴阳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研究湿我们还是先从它的造字入手,湿的形符为"氵",说明湿与水有关联;湿的声符为显,显是什么呢?我们常常与显连用的一个字就是明,明显或者显明。是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获得明显或者显明?白天是太阳,夜晚是灯火。太阳也好,灯火也好,都是阳的象征,阳能使之显,阳能使之明。故显者阳也,阳者显也。原来湿中也有阴阳。显义了知以后,湿义就很容易弄清楚。什么是湿?怎么形成湿?水加阳为湿,阳蒸水动以成氤氲者为湿。湿与水有关联,湿从哪里来?湿从水中来。所以很多地方我们是水湿并称,但,湿与水又有区别,这个区别就在"显"上,就在阳上。湿虽从水中来,但它毕竟不是水,必须是阳气散发以成蒸动之势,以成氤氲之势,这个时候才成为湿。所以,阳气的散发蒸动是构成湿的一个条件。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春夏秋冬四时里,哪些时候多湿,哪些时候少湿?当然是春夏的时候多湿,秋冬的时候少湿。我们再从方位来看,东南西北又是哪些地方多湿,哪些地方少湿呢?东南阳也,其地湿多;西北阴也,其地湿少。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湿的差别?很显然就是因为在阳气散发蒸动的程度上有区别。
六气的本质是什么?春夏的阳气蒸蒸日上,所以连带出的这个湿就自然很多,而秋冬的阳气由发散转为聚合,聚合了就无以蒸腾。无以蒸腾,那构成湿的这个条件就缺少了,所以秋冬自然少湿。而由这个秋冬少湿又自然连带出一个重要的相关问题,就是燥的问题。燥湿相对,多湿了自然少燥,少湿了自然多燥。为什么秋冬干燥?为什么西北干燥?说穿了就是湿少了,就是阳气的蒸动少了。这样一来,湿燥的问题就又回到阴阳上来了。我们探讨事物就是要抓住它的本质,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就是阴阳。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个层面来讨论湿,来讨论燥,这就抓到了本质,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求本。
十九病机为什么不言"燥"?燥、湿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清楚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病机十九条,就觉得十九条中不言燥并不是什么疏忽,也不足为怪。实际上,言湿言热,燥在其中矣。阳气散发则为湿为热,阳气聚合则燥生矣。因此燥也好,湿也好,不过是阴阳的不同状态而已。刘河间、喻嘉言自以为高明,给病机补上一条燥,看起来很有必要,其实是着相了,是蛇足了。
有关湿燥的这样一个意义,我们还可以从易卦的方面看。湿的易象表达。《周易》的第五卦叫做需卦,用文字来表述这个卦象就是水天需。上卦为水为坎,下卦为天为乾。易系统本来有三个分支,我们常说的《周易》只是其中的一易,除此之外,还有连山、归藏二易。《周易》以乾天为起手,《连山》以艮山为起手,《归藏》以坤地为起手。在《归藏》易中,需卦叫作溽卦,溽是什么呢?溽者濡也,湿也。因此,需这一卦就是专门用来讨论"湿"的。我们要把湿这样一个概念、这样一个问题放到二维平面上来讨论,那就非需卦莫属。我们看需卦,看溽卦,看这个"湿"卦,什么叫湿呢?水在天上即为湿。水在空气中弥漫、氤氲即为湿。水何以在天?水何以弥漫空中?离开阳气的蒸腾是不成的。阳气不能蒸腾,阳气聚合了,水就无以在天,水就无以弥漫,这个时候水就只能润下,而不能"润"上为湿。没有湿,燥就自然产生了。
(2)燥何以配金
在《内经》里燥气配金,所以,燥金往往合称。燥何以配金呢?明白了上面所谈的燥义,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金在五行中是质地最重的一个,为什么它质地最重呢?就是因为它的聚敛沉降之性。而这个聚敛沉降之性正可以使阳气沉敛,沉敛则不蒸发,水下而不上,燥便产生了。燥金相配便是因为这个因缘。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其实燥湿也是这个关系。我们看与前面需卦相随的一个卦是讼卦,讼卦的卦象正好是把需卦倒过来,即上乾下坎为讼。既然需卦表溽、表湿,那么,讼卦一定就是表干、表燥。(燥的易象表达。)讼卦表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接前之义,乾上坎下,乾阳上升,坎水下降,水下而不上,故为燥也;另一方面,诉讼之事,古云官非,在五行属金,而金与燥的因缘前面已经述过了,从这两方面看,讼卦确实是一个表燥的卦。我们将讼、需两卦作一个对照,燥湿的关系就非常明确了。
(3)燥湿所配气
燥湿相对,燥湿所对应的气当然也应该相对。阳气聚敛收藏,则天气逐渐变冷;阳气聚敛收藏,则水不蒸腾,湿不氤氲,燥便随之而生。因此,燥的本性为凉,或者说燥气为凉。秋为什么主燥?秋气为什么会凉?道理就在这里。而整个春夏,阳气散发蒸腾,天气随之变温变热;而随着这个阳气的散发蒸腾,带着阴水往上走,这就形成了湿。所以,湿在《中基》里虽然定为阴邪,但,究其本性而言它是与温热相关的。这个道理大家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前面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事物,你只要思考到了阴阳这个份上,那你就抓住了本质,你就不会动摇。任何人来你都不会动摇,就是黄帝、岐伯亲自来说你这个思考有问题,你也不会动摇!这就叫定解。当然,要是黄帝、岐伯真的能够亲临,他看到你这个后生小子能够这样来思考问题,他会觉得孺子可教,他会赞叹都来不及。春夏为什么多湿?东南为什么多湿?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以上我们说湿性本热,燥性本凉,这是从很根本的角度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苦何以燥湿,辛何以润燥,就能很好地理解。辛苦之性,《内经》已经作了很明确的定论,就是辛开苦降。开者开发阳气,降者降敛阳气。
因此,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一直困扰了十多年。《中基》明确告诉我们湿为阴邪,那么,祛除这个阴邪就必定要依靠阳的东西,这才符合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治阳以阴,治阴以阳的基本原则。三黄是最苦寒的药,其性至阴,用这个三黄加在湿邪上,只能是雪上加霜,怎么能起到燥湿的作用呢?确实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十多年后,我开始学会用阴阳来思考问题,用阴阳来思考六气,这才发现困扰我十多年的问题原来是这么简单,这么清楚明白。
真实语!苦寒不就是清热泻火吗?不就是降阳吗?不就是为了形成秋冬的这个格局吗?不就是为了拿掉湿的这个"显"旁吗?火热泻掉了,阳气敛降了,秋冬的格局形成了,显旁没有了,还有什么湿气可言。这才想到苦寒乃是治湿的正法。这才想到《素问》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是真正的"真实语"。这才感受到辛翁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苦寒燥湿的问题解决了,辛以润之就不再会成为困难。辛温何以润燥呢?辛温不就是为了鼓动阳气,蒸发阳气;辛温不就是为了形成春夏的格局;辛温不就是为了还湿的这个"显"傍。阳气鼓动了,蒸发了;春夏的格局产生了;显傍还原了,湿润自然产生,还有什么燥气可言。
胃是水谷之海,生化之源。经云:胃者,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人自有生之后,惟赖五谷以滋养。谷入于胃,流行于脏腑,化津化液,熏肤、充身、泽毛,莫不以胃气为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仲景《伤寒论》阳明症最多。阳明者,胃也。变化五谷滋生之大源,七情六淫皆以胃气强弱为转移,推而至于温热、暑湿、疟痢、咳嗽、呕泻、肿胀、胸闷、气痛等症,均出于胃也。夫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内而脏腑、气血,外而筋骨、皮肉,无不赖以灌溉,万物所归者也。经以胃为多气多血,一身之关键。人身七情之感,怒盛伤肝,肝动则气逆上冲,怒息则肝自平,而所病者,乃被冲之胃耳。假使邪入五脏,其人立死,虽轻邪亦为痼疾矣。
话到此,前面提到肺、心、胃与乳腺增生的调理关系,应该明白了,那么,显然第一针“肺朝百脉”---列缺穴不能少吧,“胃别通于心包”,加上八总穴里有言“胸腕内关谋”---乳腺疼痛正好在“胸腕”管辖的范围,它的地盘内关穴也跑不了吧,人称“第一镇痛大穴”---合谷穴不能少吧,如果少了它,人前最好别说“我也会针灸”,笑掉大牙的。既然阳明燥金在泉,与肝的关系,那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所以,三阴交穴的责任也总是避免不了,太冲也得来凑凑热闹。另外,既然是要肿块消失,痛感消失,必是泻针,很有必要加以补针,效果更佳。经过留针40分钟疼痛消失,肿块变很小了。建议丘姐再来做三次,加以巩固即可。
温馨提示:
1、龋齿、牙痛,牙松,牙酸软,虫牙等;
2、脱发、白发、谢顶等,
3、男性性功能弱,
4、脚气臭、水泡、瘙痒难忍等相关亚健康产品,详情点击下方原文链接(百菊堂康隆店)或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bdzz/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