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发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好好地喂奶呢,肿么乳腺就发炎了这样做就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17-8-4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

乳腺炎(三)妈妈乳腺发炎了,具体该怎么做?

很多妈妈告诉我,乳腺发炎了真是个中滋味,那么该怎么处理?咱们一步步来。

1)第一步:冷敷,还是热敷?

冷敷!一定是冷敷!别看走了眼!

之前提到,乳腺过分肿胀的时候,干啥都困难。肿胀的腺体压迫周围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结果腺体和周边组织越发肿胀,形成恶性循环,奶水很难流出来。乳头、乳晕夹角太小,接近90o,乳房又像石头一样硬,乳头乳晕难于拉伸。因此孩子含不住,吃不出来,吸奶器吸不出来,这时候按揉又容易损伤乳腺。怎么办?好像无计可施了呢!

所以,第一步是冷敷,让乳房微微消肿之后,才能让孩子尝试含吮。孩子不肯好好吃的情形下,不得已可以尝试吸奶器和手法按摩。

我不知道为什么,民间多采用热敷!很多书上也这么写。前面那个月嫂指导按摩的例子,拿热毛巾一遍遍烫乳房还不够,还要拿辛辣的葱姜水(有些地方是用酒、红花油等)刺激,拿筷子擀,拿手揉到发红发烫为止!这演的是哪出啊!我真没看懂!民间考虑的是“活血化瘀”,可是有分泌功能的乳腺,跟我们磕在哪儿弄出来的皮下血肿可大不一样(其实刚撞的时候,也需冷敷,减少血流,避免血肿扩大。第二日血肿基本凝固,不再扩大,才考虑热敷增加局部血循环,从而慢慢消肿)——热、辛辣刺激、手揉等,都会刺激局部血循环,暂时增加泌乳量,而血液回流不畅,反而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肿呀!如果在此基础上乱按一气,乳腺很容易受损,情况就更严重了。

也有些人不以为然。“我当年就是拿块热毛巾烫,奶出来后来就好了呀!”我只能说,你太幸运了。当时很可能胀得不够厉害,乳管还没完全堵住,乳头局部又受到刺激,诱发了喷乳反射的缘故。在此基础上误打误撞地让孩子吃,让吸奶器吸,奶水就排空了。事实上,如果肿得再厉害些,妈妈乳房很疼,喷乳反射很难诱发,奶水也不容易流出来。这样做就适得其反了。

也有些妈妈矫枉过正,拿毛巾冻到冰箱里,或用冰袋冰敷。这样也不合适呢!突然的冰敷,忽热忽冷,血管和乳管容易痉挛,也不利于消肿。突如其来的冰冻操作也容易伤及乳房皮肤。如果妈妈在体温上升期感到身上发冷(乳腺炎多为细菌感染,受其毒素影响,体温上升期身上发冷的感觉很明显),拿大冰块放胸上,感觉简直糟透了,有时还会诱发寒战。

所以,冷敷的温度大概在20~30℃比较好。这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准绳。有些文章较为保守,建议30~35℃,我个人认为这样消肿的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国内外主要推荐以下几种方法:

①卷心菜。WHO很推荐这种做法。它天然的形状容易包裹乳房,作用温和,温度合适,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也不会像湿毛巾那样弄得乳房水淋淋的,妈妈不大舒服。把它装在胸罩里,妈妈活动起来也挺方便。所以如果你能比较方便地弄到卷心菜,可以尝试使用。

梧桐妈妈个人体验觉得太过于温和,降温效果一般,包在乳房上有点儿麻烦。所以看个人喜好。

②冷毛巾。梧桐妈妈个人觉得这方法是最方便的。热天毛巾在水龙头底下冲一冲,拧得半干就可以用了。冷天就在温水里浸一浸。妈妈这会儿放松心情,在床上躺一躺。

WHO之所以没首推这个方法,我想是因为卷心菜能戴着到处走,可以长时间使用吧。不过,我个人觉得冷敷一会儿,稍微消消肿就得试着让孩子吃,越早越好,奶吃出来就挺安全了,所以长时间冷敷用处倒不大。

③其他一些植物,诸如土豆片、黄瓜片、芦荟液、仙人掌、面团等等,虽然WHO没推荐,原理跟卷心菜差不多。可以使用,选择全凭个人喜好,以及当时的条件。

④我国古代中医建议外用芒硝消肿,还认为其有回奶的功效,断奶期也可以用。这一点还曾写进课本里呢。它属于一种硫酸盐矿物,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经常含共存矿物组分,主要为钙、镁、钾的硫、硝酸盐及卤化物。

从理论上分析,乳房肿胀时使用芒硝,可能并不合适。芒硝的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钠,在日常储存过程中容易脱去一部分合成水,外用湿敷时容易吸收水并合成水合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热量,属于较为温和的热敷!另外,不少人的皮肤会对这种矿物质过敏,反而加重红肿热痛!其实,中医用它治疗阑尾炎、消肿等,也是稍微刺激局部皮肤,外观上看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加速局部血循环,调动局部的神经、免疫功能而起的作用。因此,使肿胀的乳腺“消肿”、“回奶”的功效,应属谣传。

事实上,我们的确观察到不少新妈妈在乳房上用了芒硝,皮肤发红、肿痛甚至溃破的,所以切忌病急乱投医,传统文化也不要盲从。

⑤民间还有拿金银花、蒲公英之类的中药乱抹一气的。ORZ…这些东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气味重,孩子很可能抗拒吃奶。所以梧桐妈妈并不推荐。

2)有效地移出乳汁,是最重要的环节!孩子的小嘴最给力!

①再次强调,不要停止喂奶!不要停止喂奶!不要停止喂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按照上面的操作,乳腺稍微消肿,没那么胀了,乳头乳晕角度增大,感觉孩子能含住了,就要尝试喂奶,越早越好。

喂奶之前可以拿手轻轻刺激乳头(摩擦或转圈揉捏),或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乳头,要么洗个热水澡,看能否诱发喷乳反射,如果能诱发,将事半功倍。不过不一定会成功,乳房过于肿胀、疼痛的时候难于诱发,冷敷以后也会让乳头感觉迟钝一些。

如果两侧乳房肿得不对称,需要先从患侧开始哺乳。如果患侧吸不出来,先在健侧吃点儿也行,倘若能诱发喷乳反射,让患侧喷点儿出来,孩子容易含吮,也是不错的方法。

是的,你没看错,乳腺炎早期需要进行的最重要的操作,不是停喂母乳,打针吃药,拿吸奶器折腾,找人按摩……我们聪明的人类,都被这些林林总总的处理方法带偏了,上网搜,找医生问,净整些这样的内容。事实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孩子的小嘴吸奶效率更高的。

梧桐妈妈自己对这一点深有体会。生二宝以后,我特别怕奶少,一开始每次喂完奶都要拿吸奶器空吸一阵,追奶过度,2~3天后,胀奶过于严重!结果乳房很胀的时候,吸奶器、手法挤奶、自己按摩,怎么也弄不出来奶,反而刺激乳房产奶,结果越来越肿。没多久,身上发冷,体温有些上升,自知有乳腺发炎的倾向了,大半夜的又找不到催乳师,一时间焦头烂额,开始拿湿毛巾冷敷。在那关头,小祖宗终于醒了,贪婪地吸吮,没一会儿,乳房就软了!天哪,这么一比较,孩子灵巧的小嘴,要比吸奶器、按摩,厉害得多(从那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拿吸奶器干扰供需平衡了。尽管当时乳房内还有残余奶水,也没有拿吸奶器吸出来,尽量让孩子自己吃,让乳房自己调节)!

所以,让孩子吃才是王道!孩子不肯吃咋办?早期无非是乳头混淆,不饿。真正不会吃奶的孩子极少。一时半会儿小祖宗不肯配合,别灰心,多磨合几次,他会愿意的,早期纠正乳头混淆成功率很高。亲近母亲,吸吮乳汁,这是求生本能;早期旺盛的吸吮需求,几乎让他逮啥吸啥。

这时,最好一点儿奶瓶都不要添加了。母亲多陪伴孩子,陪他睡觉,醒的时候多宝宝他,陪他玩耍,在他情绪很好,不会很饿的时候尝试喂哺。也可以在他迷迷糊糊想睡觉的时候吃“迷糊奶”,成功率很高。如果暂时不成功,别灰心,放松心情,陪他玩一会儿,过会儿再耐心地与宝宝多尝试几次。妈妈焦躁或平和的情绪,孩子都会精准地捕捉到。具体方法详见“乳头混淆”章节。

曾经有过乳头混淆的孩子,很容易把妈妈乳头吃破,也容易出现各种状况。有的会挂喂,吃个没完;有的奶阵过了就不肯吃了;有的一吃奶就睡觉;有的特别好哭……其实,纠正起来少说得几天,有的孩子需要1~2周!希望妈妈对自己和宝宝有信心,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乳房和孩子的配合能力,了解这些知识后沉着应战,坚持喂哺——在乳腺有发炎倾向时,任何时候、出现任何状况都不要随意停止喂哺。

②冷敷稍微消肿后,孩子实在不肯吃,吸奶器可以尝试使用。如果明明感觉很胀,却吸不出来或吸出来量很少,就要立刻停止,否则光刺激产奶却无产出,很容易加重乳腺炎!

③如果当地有条件,也可以寻觅催乳师、哺乳指导的帮助。最好在冷敷一小段时间后,再做乳腺按摩等操作。乳腺越肿胀,操作越小心,对这类母乳从业人员的操作要求会更高(遇到不靠谱的人员那就倒霉了)。乳腺按摩不应该很疼,手法到位反而很舒服,如果疼得厉害,需要及时告知她们,必要时需及时中止按摩操作。

其实,有些催乳师、哺乳指导接到新妈妈的电话,上门查看的时候,乳房已经肿得像足球了,又红又烫,别说下手按摩了,碰一下新妈妈都该跳起来了。这时候就别铤而走险坚持尝试按摩了。如果都能摸到有波动感的脓肿团块,那就更没必要按摩了。冷敷,抗生素消炎才是王道。在此基础上,还是得不遗余力,尝试让孩子吸吮,没有更好的方法。

其实,多数时候,只要孩子愿意吃,妈妈的乳腺炎可以不药而愈,尤其是在早期。一开始,乳腺肿胀,局部组织液渗出,还属于无菌化学性炎症,乳汁有效排出后,妈妈的体温会迅速下降,并不需要打针、吃药。即使出现脓肿、破溃,孩子的吸吮也将非常有帮助。

3)如果产生脓肿、破溃,妈妈高热不退,需要寻求医疗帮助,但不需要停止喂哺。

上述WHO反复强调过,乳腺炎怎么着都能喂,化了脓,做了手术带着引流管也能喂,仍然不建议停止喂哺。

不过,这些时候妈妈不要自己扛着,脓肿和破溃很难自行好转,往往需要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发热,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相对最为安全,哺乳期用药分级为L1级,被WHO等权威机构推荐,婴幼儿都能用,不放心的话就找孩子吃的剂型来吃(其实,有时皮肤破溃了,乳汁和脓液流出来,烧也会退)。抗生素选用一般的青霉素、头孢之类都行,较为安全,哺乳期用药分级为L1~L2级。这些病原体多半属于表皮细菌逆行感染,毒性较低,脆弱而敏感,很少出现耐药的情形,大多数抗生素都能杀灭。用药最好能咨询专科医师意见,不要自己随便选用。乳腺炎用药得用足疗程,一般治疗周期约10~14天,有些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到1个月左右,不要自行随意停药、换药或更改剂量,否则容易耐药,病情也容易反复。具体详见“哺乳期用药”章节。

如果皮肤摸上去有波动感,那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脓肿。这时候光靠打抗生素针未必效果理想,脓肿内部坏死组织并没多少血供,药不容易进去,包着一大包脓,要吸收很长时间。时间长了,有些人脓肿表面机化,还会转为慢性脓肿,药更难进去,痊愈的历程将更为漫长。所以医生可能会为新妈妈做个小手术,在脓肿上方的皮肤上切个小口,放置引流管,把脓引流出来后,局部组织容易长上。等几日后引流液体减少,再考虑拔管缝上。

如果皮肤破溃,需要在别的地方放置一个引流管,破溃处坚持换药。渗出液体少了再考虑缝上。

只是,孩子吃奶时小嘴得避开破溃和引流的伤口。事实上,乳晕下方的脓肿发生率并不高,医生也往往不会选择在乳头、乳晕下方切开引流并置管,这样做可能会损害乳头下方汇总的大乳管,它们是乳汁排出的最终环节,是最粗的、最重要的管道系统。

有些妈妈仍然存在顾虑。“这乳腺发了炎,烂了一大块,还能产生奶水不?够吃吗?今后我还能坚持喂奶吗?”

妈妈别担心。乳腺和乳腺管道像一大串葡萄,烂了几个切掉,剩下的都能代偿。乳房内部大范围溃烂、机化很少见,更何况乳腺炎本身非常难受,妈妈们治疗大多比较及时,不会等到这种时候,乳房内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情况多半挺理想(如果真出现大范围溃烂,机化,乳房变形等,迁延不愈,需考虑慢性感染如乳腺结核,还有炎性乳腺癌等可能,具体见下述)。即使一侧乳房不好用了,另一侧也能代偿。人类的身体,有多么精妙的功能代偿机制啊!放心坚持喂奶便好。

4)妈妈让自己身心放轻松些,有利于乳汁排出。

过分疲劳,有可能增加乳腺炎发生几率。疲惫又疼痛的母亲,往往较难坚持持续喂哺。所以,放下家务,放松心情,听听音乐,泡泡澡,也可以让家人帮忙按摩身体,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侧卧奶睡也能更好地保障妈妈宝宝的睡眠。

相信自己,相信宝宝。一位开心的、身心放松、很少忧虑无望的妈妈,怀抱可爱的小婴儿,乳汁自然而然就流出来了。

5)不到万不得已,存在迫切的治疗需要,不要轻易尝试退奶的食物、药物。

退奶的食物、药物,详见相关章节内容。食物的作用很有限,中药的效力不清楚。很多医生会安排给新妈妈打退奶针,最常用的是溴隐亭、大剂量维生素B、雌激素类药物,个人感觉真的没必要。

上述这些药物减少奶量的速度很慢,也无法快速疏通乳腺管道,有些副作用还挺大。总体而言,不像是信价比高的方法。如果在退奶期间孩子嗷嗷大哭,想吃两口乳房,还很担心药物会不会进入乳汁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你将来还想喂奶,这会儿炎症消了,奶量也大大减少了,将来追奶,可是无比麻烦的事情。

其实按照上述处理,绝大多数妈妈能够排出奶水,乳腺炎症状自然而然就减缓了。当然,这些操作最好在无菌性炎症时期就开始执行,越早做越好。这样还用得着退奶吗?恐怕不用了呢。“堵不如疏”,早期想办法疏通最为重要。

其实,乳腺真的产生脓肿、破溃,也用不着退奶。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让孩子的小嘴帮忙疏通,要比急急忙忙打退奶针起效快,效果好得多。只要能够做到坚持喂哺,排空乳房,再辅以药物治疗,这些大洞没过多久也能长上。反而不喂奶、光打药,要麻烦得多。

关于乳腺炎,真是各种说法,明天就有关乳腺炎的各路谣言来个汇总,和大家说道说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磅推荐!北大医学博士新书《夏娃的困惑——全程实用母乳指导,史上最强哺乳谣言粉碎机》,孕妈妈、哺乳妈妈、新妈妈必备!

书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荐——医院妇产科冯玲教授,儿科刘爱国教授,麻醉科梅伟教授倾力推荐!复旦大学社会心理系孙时进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倾力推荐!并作序!

(详情请加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白癜风咋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fyzz/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