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淼淼
我们都知道,乳腺癌一旦出现,有极大几率会出现骨转移,这个概率大概在70%-80%左右,且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通常会发生严重的骨骼相关事件(SREs),包括骨折、剧烈疼痛甚至残疾,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生存时间。#乳腺癌#令人头疼的是,即便近些年,在这个精准治疗飞速发展的时代,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发展却依旧不是那么理想,总体来说患者获益不足且疗效较为有限。因此,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成为了攻克乳腺癌骨转移的关键。
乳腺癌骨转移往往都是以骨质破坏、疏松为主要表现,而骨质疏松症也是癌症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就像种子与土壤那样,骨对于乳腺癌细胞的转移生长是肥沃的土壤,其微环境在转移灶的形成和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如今常用的癌症骨转移患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抗骨质疏松药物。常见的骨靶向药物(BTAs),如双膦酸盐,可以减少骨溶解和改善骨微环境,抑制癌症骨转移的进展。然而,虽然有报道称双膦酸盐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但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双膦酸盐可直接消除局灶性骨病变中的癌细胞。
那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我们下一步应该往那里走呢?
就在这时,有研究发现,一些骨分泌蛋白对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很重要,针对这些蛋白的治疗性人源化抗体可以抑制骨吸收和骨转移。硬化蛋白就是一种由骨基质中成熟骨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可以抑制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当骨骼生长、改建或骨折修复时,骨祖细胞功能活跃,不断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成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募集,抑制成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负调控成骨细胞的活性。
硬化蛋白抑制剂在临床上早已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或是糖尿病性骨病。罗莫单抗就是一种针对硬化蛋白的抑制剂,并且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虽然罗莫单抗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此前也有临床试验尝试将它应用于癌症骨转移。但是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这款药物可能引起较高的心血管问题。
去年年末,中国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在MolecularCancer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SOSTusingasmall-molecule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1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