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体征。乳房肿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一个通俗的名称,无论是自己触及还是体检发现的,都可以描述为乳房肿块,这个描述不是指病灶性质,乳房肿块也可以叫做乳房肿物、乳腺结节。乳腺结节不一定都是乳房肿瘤,需要经过专业的影像学评估明确。依据术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将乳腺肿块归为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乳房炎性疾病及乳腺恶性肿瘤4大类。其中良性肿瘤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囊肿、脂肪瘤、错构瘤等;乳腺增生症包括乳房囊性增生病乳腺病、乳腺病伴瘤变、硬化性纤维性病等;乳房炎性肿块包括慢性炎性包块、慢性脓肿、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瘘、结核等;乳腺恶性肿瘤包括非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粘液癌、髓样癌、Paget病、叶状囊肉瘤等。
病因
成因尚不明确,可能因乳房发生感染或损伤,或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基因突变、环境等因素造成乳房内细胞发生癌性或非癌性生长,进而出现结节的症状。
症状乳房肿块因良恶性质不同,结节的特征有所差异,但不是所有人的乳腺结节都可以触及。
典型症状
良性病变常为单侧或双侧多发性结节,一般结节轮廓清晰,活动性良好,与皮肤无粘连,生长速度较慢,部分结节伴有周期性肿胀或触痛,与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恶性病变常为单侧单发性结节,一般结节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度差、常于皮肤粘连,生长较快,无明显痛感,部分结节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凹陷等。
诊断乳房摸到肿块比较容易诊断,结合乳腺X线检查(钼靶照相)和乳腺彩超、核磁共振。必要时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治疗
乳房肿块患者经分级评估后,可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若为BI-RADS1~3类,多考虑为良性病变,考虑予以定期随诊观察。若为BI-RADS4~5类,多建议穿刺或手术明确病理性质,依据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导致乳房肿块出现的因素有很多,但相关性强弱并不明确,一般建议女性饮食注意营养均衡、生活规律、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不额外补充激素等。
根据评估及性质的不同,治疗方式也大不相同。大多数良性结节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来监测,若不生长迅速没有恶变倾向,则不需要手术。恶性结节则包括手术在内的多学科治疗。
药物治疗
乳房肿块可以是多种乳腺疾病的临床症状,尚无确切药物治疗方案。若因感染所致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正规治疗。若为普通良性病变,一般不采取药物治疗。若病理检查确认为恶性病变,可根据病情采取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治疗
良性乳房肿块一般无需手术,若肿块迅速生长,肿块本身很大,影响外观和手感,或者有恶变倾向,则需手术治疗,若肿块不能与恶性鉴别或者倾向恶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
总体而言,临床发现乳腺肿块,应该采取积极手术治疗,这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节省医疗费用,而且能够尽早发现乳腺癌,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预后
鉴于乳房肿块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无明确的有效预防手段,但可以针对乳腺癌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例如健康饮食、限制饮酒,坚持运动等。二、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实时了解乳房动态的变化,如果乳房出现异常迹象,应及时就诊。
三、为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最低剂量的激素治疗。
四、对于高危女性,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乳腺癌基因突变者,可以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定期进行如乳腺癌的筛查(特别是大于35周岁的女性)。
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简称甲状腺乳腺疝血管专科病区,又叫普外甲乳疝血管专科病区,是宿迁市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普外科三病区位于病房大楼15楼B区,专科门诊位于门诊三楼东南第四诊室(普外科普通门诊),每天均有主任医师坐诊;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可以常规开展甲状腺、乳腺、疝、血管外科四级及四级以下的所有手术。
普外科三病区开放床位57张,目前我科拥有一批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构成: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4名。本院拥有普外科疾病诊疗必不可少的先进设备:宝石能谱CT动态排,3.0T核磁共振,DSA等。科室先进设备:进口腹腔镜系统(包括3D腹腔镜),bard活检枪一台,进口乳管镜一台,大隐静脉微波治疗仪,乳腺X线钼钨双靶摄像系统一台,超声刀、心电监护仪4台,进口快速血糖仪一台等。
医院甲乳专家查小明教授工作室、医院血管外科章希炜教授工作室落户我科,两位教授定期来我科坐诊、手术、查房,欢迎大家预约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jjzz/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