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乳腺增生要不要治疗,乳腺癌最容易找上这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0-11-14

在中医的定义里,乳腺增生有很多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伴有结节感,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瘙痒等情况。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导致乳房疼痛有以下因素:

气滞: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出现疼痛;

血瘀:血流不畅,运行受阻导致疼痛;

痰凝:痰由津液所聚形成,痰凝可导致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出现疼痛。

此外,痰和瘀互结则可产生结节,在局部形成肿块。

2

什么导致了乳腺增生

情志异常是乳腺增生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情绪并不是致病因素,只有当情绪变化超出正常人的生理调节范围,才会成为疾病诱因。

而其中,肝气郁结又是情志病中引发乳腺增生最为关键的一环。

女子以肝为先天,当突然强烈的情绪作用于人体,超出正常调节范围以致肝气郁结,气机失畅蕴结于乳房,导致经络不通,从而产生疼痛,更甚者引发痰凝、血瘀凝聚成块,造成结节。

由于家庭矛盾、情志不畅而引发乳腺增生的案例在临床上比比皆是。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比如油腻、煎炸类食品,中医认为这类食品又黏又腻,容易困住脾胃,阻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导致痰湿。

3

乳腺增生要不要治疗

当出现不适症状影响到女性生活质量时,乳腺增生需要加以干预,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其干预是系统性的干预,并非针对局部症状的缓解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会普遍夸大了乳腺增生病的危害。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乳腺增生病可分为三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在临床上诊断为增生,但通过穿刺后发现并无增生,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

如果穿刺后发现增生但无异常细胞的非典型增生,未来发生乳腺癌风险比正常人高约1~2倍,而出现异常细胞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发生风险则比正常人高5~7倍。

通常情况下都是不伴有增生的状态,女性朋友可不必过分焦虑。

乳腺癌最容易

找上这3类人

我知道,说到这儿你们肯定有问题了,“你说乳腺癌和上面那些都没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总不能是和命有关系吧?”

大家把手里40米的大刀都收好,且听我慢慢分解。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版)》中提出,以下3类人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比如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在绝经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3、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除了上面提到的3类高危人群外,下图中这几类人也要格外注意,因为这些也可能是乳腺癌重要的诱发因素。

03

学会“自摸”很重要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上面那一part就已经对号入座,开始陷入焦虑了。

大家别急着害怕,这只是“高危人群”或者“可能的诱发因素”,不是一定会得。

大家要想想,我们还是万彩票的“可能中奖人群”呢!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重视乳腺癌,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预防,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不给它作妖的机会。

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乳房自检,也就是俗称的“自摸”。

主要分三步。

一“看”

建议大家选择月经来潮后7~14天进行乳房自检,脱掉上衣、内衣,上半身光溜溜地站在镜子前。分别在两只胳膊上举和自然下垂的情况下查看乳房,看啥呢?就看下图中的这些内容。我找了一些柠檬做例子,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二“摸”

大家可以仰面躺在平坦的地方,准备检查的那一侧的肩膀下垫个小枕头,先用左手手指的平面触诊整个右侧乳房和腋窝区,另一边也是一样的手法。

观察是否有肿块、肿大的淋巴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是平平地去触摸,而不是使用“龙抓手”去抓乳房,那样很容易把正常的乳腺腺体误认为是团块。

三“挤”

完成上面两个步骤后,接下来就是挤压乳头,看乳头是否有异常的溢液,比如有没有咖啡色的血样分泌物、透明或黄色脓样分泌物等。

还在哺乳期的妈妈要记得和正常乳汁区分开。

这段必看

虽然“自摸”很重要,但这只是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但是不能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标准。

大家可别因为自己“自摸”了半天,发现了几个肿块就吓得以为自己得了乳腺癌了。

真的发现了不对劲,第一时间去找医生,毕竟咱不是专业的,摸不出什么名堂的。

有乳腺病,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qzz/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