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大概是哺乳妈妈可能经历的最痛苦的事了,它通常是由乳腺管阻塞导致,在哺乳期妈妈中并不罕见,并且大部分病例发生在产后6周内。在我国,现有的少量研究提示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大约为10%。
哺乳有时候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浪漫,但是充分的知识储备和一段时间的练习,哺乳会越来越好,越到后来,乳腺炎越不容易发生了。如果可以,提前学习如何预防乳腺炎,如果你正经历着乳腺炎,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尽快好起来。
乳腺炎的典型症状
乳房出现红肿、疼痛部位
像得了流感一样感到又冷又热、乏力、全身酸痛
如果你只是出现胸部局部红肿疼痛,赶快按照下文的建议行动起来,避免炎症严重起来。
乳腺炎的预防
乳腺炎不仅给妈妈们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也容易让产生焦虑情绪,动摇哺乳信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预防乳腺炎呢?
确保宝宝含乳姿势正确。哺乳应该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持续的乳头疼痛和破皮通常是宝宝含乳不正确造成的。破损的乳头可以给细菌提供入侵的门户,继而引发感染。乳房含得不好的宝宝不太容易吸到乳汁,这样妈妈的乳汁不能有效排出,也容易发展为乳腺炎。
只要宝宝有要吃奶的意图,就应该尽可能频繁地进行母乳喂养。
避免错过或者推迟喂奶,这包括避免给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喂食婴儿配方奶粉、水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除非靠谱的医生建议你喂)。
感到涨奶时,即使宝宝在睡觉,也可叫醒喂奶。平时宝宝饿了,妈妈赶紧喂奶,现在妈妈胀奶难受了也需要宝宝来“支援”一下。如果宝宝不想吃,妈妈应该挤出一些奶水来缓解不适感。但是,除非是宝宝喝掉,自己不要主动去排空乳房,这样的奶会越来越多。只挤出一些,缓解胀痛即可。
每次喂奶的时候,两个乳房交替喂奶。如果宝宝只吸一侧的乳房,那么下次喂奶时一定要换另外一侧来喂,左右,右左,左右,右左,这样,轮流做“先吸的那一边”。因为宝宝饥饿的时候吮吸力更强一些,轮流做“先吸的那一边”,可以让两边的乳房产量相当。你需要记住你上一次喂奶是先喂的哪边,如果你记不住,写在笔记本上,或者安装一个手机软件来帮助自己记录:可以记录下来先喂的哪边,每边喂了多少分钟等信息。
避免乳房受到挤压,例如不要穿过紧的内衣(放弃掉有钢圈的内衣吧!好的哺乳内衣没有钢圈一样可以有很好的承托力),避免使用过紧的汽车安全带。
注意卫生,特别是注意手的卫生。使用吸奶器的妈妈一定要注意吸奶器的清洁,要用热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
一旦感到乳房出现硬块,疼痛,发红的部位,多休息,增加喂奶的频率(孩子实在不喝就挤出来),有效地排乳。
尽量随婴儿的睡眠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保证足够的休息
总之,预防乳腺炎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促进排乳和尽量多休息。
发生了乳腺炎如何处理?
母乳喂养医学会建议,一旦你发觉乳房有肿块或感到疼痛,应立刻采取处理措施:
有效地排乳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因为乳汁没能有效排出常常是导致乳腺炎的原因,所以乳腺炎最重要的治疗步骤就是频繁和有效地排出乳汁:
即使患了乳腺炎,妈妈的乳汁对宝宝来说也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继续哺乳。而且这时妈妈的乳房需要尽量排空,宝宝的吸吮恰好是帮助排空的最好方式。如果亲喂过于疼痛,则应挤出乳汁避免瘀积。突然停止哺乳和挤奶只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脓肿。
妈妈们应该更加频繁地哺乳。每次哺乳时,先从患侧乳房开始喂奶,让宝宝尽量多的吸吮患侧乳房帮助排空乳汁(应同时避免另一侧过涨)。患有乳腺炎时,乳汁的味道可能会变咸,这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伤害,但宝宝可能会因此拒绝乳房。
如果疼痛影响了泌乳反射,也可先喂非患侧,一旦感到患侧有乳汁排出,立刻换边喂。这么做的原因是,在喂非患侧的时候,患侧的乳房也会因宝宝的吮吸刺激(尽管吮吸的是旁边那个乳房)而出现泌乳反射。
变换姿势哺乳也有利于完全排空乳房,特别是让宝宝的鼻子或者下巴对着有硬块的方向吸奶,有助于排空有硬块的部位(下巴方向会比额头方向排空得更好)。
在喂奶的同时,可用手指抹上食用油或者无毒的润滑剂/润肤乳液对乳房进行按摩。按摩时应该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按摩,尤其是从有硬块处往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可以帮助排出积乳。
在喂完奶后,再用手挤奶,或者用吸奶器吸一会儿,可能加快积乳排出,更快解决乳腺炎的问题。
以上是乳腺炎最主要的治疗策略:频繁和有效地排出乳汁。
以下是一些支持性的措施:
休息
如果可以,尽量卧床休息,并多喝水,充足的营养也很重要。
冷、热敷
你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说要冷敷,一些文章说要热敷,到底该怎么做呢?搞清楚冷敷和热敷分别能起到的作用,你就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了。
当患侧奶水不易流出时,可在喂奶或挤奶前,对发炎部位进行温敷,须注意不宜频繁,也不宜过热。也可以在挤奶前,洗个澡。温敷和洗澡都是为了帮助泌乳反射和让乳汁更容易流出。
喂奶或挤奶之后,将冰袋(例如用布包一袋冰冻过的豆子)放在乳房患处可以帮助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镇痛药物
必要时,你也可以服用哺乳期对宝宝没有影响的镇痛药,例如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来减轻疼痛。注意,服用这些镇痛药物时仍然可以安全地哺乳。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采取自我处理后肿痛的症状仍然没有缓解,或是期间出现了发热等你感觉很不舒服的情况,则需要尽快去看医生。有可能医生会给你开抗生素,这时请按医嘱服药。服用这些抗生素的同时可以继续哺乳。
使用抗生素
关于乳腺炎是否应当使用抗生素以及使用何种抗生素,母乳喂养医学会的建议是:如果乳腺炎的症状温和并持续不足24小时,保守的处理方式已足够(排空乳房、充足的休息、补充足够水分)。但如果发病迅速,或症状在12至24小时内没有改善,则需要开始使用抗生素。全球范围内,感染性乳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着为链球菌、大肠杆菌。所以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是耐酶青霉素,例如每日口服四次毫克双氯西林或氟氯西林(相对而言,服用双氯西林比氟氯西林发生肝性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另外,第一代头孢霉素类抗生素也常用于一线治疗。对于疑似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氨苄通常是安全的,但青霉素严重过敏者,则推荐使用克林霉素。目前,大部分官方机构推荐10到14天为一个抗生素疗程。
住院治疗
大多数时候乳腺炎都在家护理,但如果妈妈症状比较严重,需要输抗生素,可以考虑入院治疗。入院治疗时,建议和宝宝一起入院,这样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记住,排乳(坚持母乳喂养)是乳腺炎最重要的治疗。
乳腺炎的并发症
当乳腺炎比较严重时,妈妈可能会考虑中止母乳喂养,但是,排乳是乳腺炎最重要的治疗,突然中止母乳喂养可能加重乳腺炎,并增加出现脓肿的风险。这时,医护人员和家人帮助妈妈提供治疗和给予继续母乳喂养的支持非常重要。妈妈可能需要医护人员耐心讲解,告知她所服用的抗生素对宝宝是安全的。无论是妈妈亲喂还是挤出来喂给宝宝,乳腺炎(并且用药)期间的乳汁对宝宝都是安全的。
脓肿:如果在合理的处理后,乳房仍然有一块区域,持续地硬块,红肿,考虑是否出现了脓肿。大约3%的乳腺炎会出现这种情况。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是否有积液,而针吸排脓,可以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手段(可能需要连续的针吸)。吸出的脓液应送实验室培养化验。一些时候可能需要超声诊断以确认针吸的部位。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比如脓肿的部位很大,或者有多处脓肿时可能需要手术。在手术排脓后,患侧应继续哺乳,即使在排脓的同时也可以哺乳,但需要确保孩子的嘴不直接接触排出的脓液或者感染的部位。
排脓后,妈妈需要服用抗生素。
念珠菌属感染:念珠菌感染会导致乳头疼痛或者发散开的疼痛感,但诊断很困难。目前相关研究还不足,只能采纳专家意见:采用抗真菌的药物。
通乳师能做些什么?
互动百科对通乳师这个职业的解释是:
“通乳师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按摩资格证书的有特殊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她们有中医基础,采用点按相应的穴位疏通相应的经络,以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8种手法。”
“按摩资格证书”,“有中医基础”,“穴位疏通”……不知道你看了这个“通乳师”的介绍是啥感觉,挺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编了一本《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第十一篇,第五章揉抓排乳术
揉、推、挤、抓,轻拉揪提……手法写得好酷炫,但如果操作的人不理解乳汁的形成、汇集,泌乳反射,炎症反应的处理等,很容易“弄巧成拙”。
台湾母乳哺育联合学会关于通乳师有一个声明:
有关通乳师争议的建议
“最近網路上針對「通乳師」這個角色有很多的討論,有些哺乳媽媽請通乳師按摩乳房,覺得對解除乳房腫脹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媽媽因為不當的乳房按摩引起嚴重併發症,例如乳腺炎或乳房膿瘍等,甚至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
奶水的分泌的最主要關鍵者是新生嬰兒,乳汁吸出越多,奶水分泌越通暢。讓新生兒生下來後就和媽媽在一起持續的肌膚接觸,在新生兒有想吃的表現時就開始哺乳、依照新生兒的需要經常餵奶、並學會正確的餵奶姿勢,媽媽就可以提供嬰兒足夠的奶水,還可以避免產後太晚開始哺乳而乳房腫脹的問題。
造成乳房腫脹或硬塊的主要原因是奶水沒有被吸出來,應該注意是否有餵奶次數不夠,或者嬰兒含乳姿勢不對等因素須先處理,如果嬰兒不在身邊時可能需多用手擠出奶水。在這同時增加媽媽的噴乳反射,才能讓乳腺通暢,乳汁容易排出。增加噴乳反射的方法包括:請爸爸幫媽媽做背部按摩、輕輕振動或甩動乳房以及讓媽媽保持心愉快放鬆等等。不建議由自己或他人直接在硬塊上用力的搓揉按摩,這樣無法解決乳腺阻塞,反而可能造成周圍的軟組織受傷,乳房瘀青或更腫脹,讓媽媽更疼痛而奶水更不通。母乳支持團體、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或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等可以提供專業協助,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局母乳哺育網站哺乳問答協助資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qzz/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