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增生概述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合并乳头溢液。有效的治疗模式包括充分的个体化心理及药物干预,结合必要的活检及适当的手术切除。
二、乳腺增生症状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合并乳头溢液。
1.乳腺增生症会引起哪些症状?
疾病早期病人的疼痛症状可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而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常表现为定位明确的非周期性疼痛。
乳腺结节状态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以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增大、缩小或变硬、变软。
伴乳头溢液者占3.6%~20.0%,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少见有血性溢液。
2.乳腺增生会进展为乳腺癌吗?
不同病理学表现的乳腺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也不相同:
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1%~5%,只有活检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但约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终生都不会发展成为乳腺癌。
目前,认为属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包括:非典型导管增生及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三、西医乳腺增生病因
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
1.乳腺增生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乳腺增生症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同时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2.哪些因素会增加乳腺增生症风险?
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如:
年龄
月经史
孕育史
哺乳史
服避孕药史
饮食结构
社会心理因素
四、中医乳腺增生病因
乳腺增生属于中医学中“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痞瘕皆是形容气机不畅,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变化,传运失常,在人体任何部位出现的胀满疼痛,时轻时重,时隐时现,变化无常等症,恰与乳房中结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随喜怒而增减等症相符,故以乳癖名之。
乳腺增生病发病病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基本病因是肝脾失调,气滞痰凝。从经脉循行看,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侧,足少阴肾经、任脉行乳内侧,冲脉散胸中。所以本病病在胃经,涉及肝、脾、肾及冲任二脉。
1.肝气郁结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胆相连,肝胃为邻。
阴明经贯穿乳中,足厥阴上隔,布肋胁,绕乳头。
肝体阴而用阳,体阴者主藏血,故有肝为血海之称;女子以血为本,故以肝为先天;
用阳者,主疏泄,疏泄者,言疏通、流动、升发。
2.肝郁脾虚
肝属木,脾属土,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传脾。
肝气过盛,横克脾土,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湿津液运化之枢纽,一旦肝郁脾虚,生化、气化、运化失常,津液失于收纳、敷布,水湿失于运化,内聚即为痰浊,痰浊凝结于乳房发为癖块。
3.肾元气损,冲任失调
肾为先天,五脏之本,元气之根,精血之源。肾藏精,精气化生天癸,故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
若为经、孕、产、房室不节等屡伤精血、肾元亏损,或因七情过度劳损伤肾,天癸不充,冲任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升降失司,痰浊内生,结于乳房则发为乳癖。
五、艾灸作用
艾灸防治乳腺增生有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艾灸能迅速畅通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和体内雌激素的生理平衡。同时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化解等疗效。
六、艾灸方法
防治乳腺增生主要取穴:膻中穴、乳根穴、太冲穴、阿是穴。
每日1次,每穴15-20分钟左右。
注意施灸前后一小时内禁忌饮用凉水、吹空调。
取穴方法: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点击视频观看
取穴方法:非特定穴位,部位疼痛点。
点击视频观看
取穴方法: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穴方法: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每天艾灸一次,提高免疫力,防治乳腺增生,身体倍儿棒
详细穴位视频,请登陆“理好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