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症状 >> 乳腺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不同类型的乳腺增生,治法各异

来源:乳腺症状 时间:2020-12-11

一位35岁的患者说:“医生,我患乳腺增生病已10余年,治疗乳腺增生的药我服用了10余种,总不能把疼痛和肿块消除。我总担心它会癌变,请问到底该怎么治疗?”这位患者的担心很有代表性,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乳腺增生的成因、分类等问题说起。

乳腺增生,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疑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

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乳房中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每一个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当机体在某些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大症状和体征。

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类型分别讲述其治疗。

乳痛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

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变化波动较大的缘故,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特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

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放射至肩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由此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女性患者还不少。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首先不必过度地焦虑和着急,只要调整情绪,保持平衡心态,一般失调的内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纠正,各种症状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较明显,也可适当采用具有疏肝理气功能的中药服用,如消遥丸等,服用1~2个疗程,一般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乳腺腺病

本类型的病变基础是乳房内的乳腺小叶和乳腺管均有扩张及腺体周围组织增生。因此,发生病变的区域多有不规则的团块或呈颗粒状,且分布不均匀,边缘也不清楚,挤压乳房有胀痛感,乳房常有溢乳现象。对这类增生病的治疗,应以软坚散结为主,辅以疏肝理气的中成药。如增生病的肿块较大,也较局限,或服药治疗2~3个疗程后,效果仍不理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以手术切除。

3

囊性增生病

有人称本类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症。它以乳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现,且呈椭圆形的囊状物居多,很容易与纤维瘤混淆。不过,这类病人,半数以上伴有乳头溢液并有明显的乳房胀痛感,且疼痛多不与月经周期有关。因为此类增生可能发展为癌变,常常引起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确诊,就要提高警惕,积极进行系统治疗。

◆◆◆◆

对于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方法有三

◆◆◆◆

定期检查

一旦被诊断为囊性增生病,患者应定期(如一年2~3次)医院去诊查,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异常团块(癌块)。这种异常团块,有时单凭医生用手触摸也难诊断,因此,还必须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器械检查甚至还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2

坚持服药

囊性增生病是慢性病,内分泌失调重,病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囊状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需要内服药物半年至一年才起效,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平衡心态,并有“持久战”的信心。用药建议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和软坚散结之功效为一体的中药。

3

手术切除

这是只有局部病变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将局部大块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疗效果。如果已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已经活检为癌前病变的,应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以策安全。

除此以外,当患者出现溢乳时,还要注意与高催乳素血症或闭经溢乳综合症区别开来,以防误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5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