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肌肤问题也接踵而来,但最尴尬的莫过于出汗导致的各种出糗:比如腋窝出汗衣服湿一片,闷久了还有味道;穿高跟鞋脚出汗后会打滑等等,这时候一个神器——止汗产品就隆重登场了,为很多人减少了异味和“湿身尴尬”。那么,止汗产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使用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出汗的机理
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现象,但是排汗量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人汗流浃背,有人则清清爽爽。
我们全身上下总共有数百万的汗腺,位于皮肤的真皮层,而汗腺又有大汗腺和小汗腺之分。小汗腺分布于全身,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还有钠、钾、氯、乳酸盐和尿素等等,主要功能就是在体温升高的时候迅速排汗达到降温效果;而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会阴等部位,分泌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等较浓厚的乳状物,这种分泌物经由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味道,就是体味的来源。
止汗产品的原理
常见止汗剂含有“止汗成分”和“抑菌成分”,主要是通过抑制流到皮肤表面的汗液量和消除降解引起体臭的物质这两种方式发挥功效。
止汗产品里用的最多的止汗成分,就是铝盐类。起效原理是利用铝盐遇汗变成类凝胶的物质发挥“堵塞作用”,一定程度上封闭汗腺,减少出汗量和体味的散发。注意,只是减少出汗,而不是完全阻止出汗。
而抑菌成分主要有明矾、银离子等,可以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的生长,降低细菌与汗腺代谢产物的反应可能性,从而减少臭味的产生。
止汗产品的分类
目前常见的止汗产品,主要有两类:涂抹类和喷雾类。
涂抹类包括止汗走珠、止汗膏等,是直接涂抹在腋下的,大多是清爽的乳液状质地,水分挥发以后就是干爽状态,能在一段时间内抑制腋下气味,保持清爽。
喷雾类主要是香体喷雾,使用时需要先摇匀,然后距离皮肤15厘米左右喷洒。使用时尽量“短时多次”喷洒,长时间对准同一个部位可能有冻伤风险。
使用止汗产品的注意事项
1、脱毛后使用
毛发会阻止止汗剂附着在皮肤表面,影响使用效果。腋毛比较浓密的最好先脱下毛再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如果脱腋毛时造成皮肤破损,就先不要使用止汗产品,可能会刺激皮肤,出现腋下刺痛或者过敏的症状。
2、保持清洁干燥
无论是走珠、还是喷雾,使用前都需要对使用部位进行清洁,然后在比较干燥的状态下使用止汗产品。还有最好等止汗产品干透后再穿衣服,不然可能会被蹭掉,削弱效果。
3、注意使用量
止汗产品一般针对重点出汗部位,如腋下,脚底等等,不是全身都可用的。使用量也不宜太多,薄薄地涂抹一层即可。
4、最佳使用时间
晚上睡觉前,这时皮肤汗腺分泌少,毛孔水分含量比较低,止汗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早上出门前可以再补涂。
关于止汗产品的一些疑问
1、敏感肌能用止汗剂吗?
有些人对铝盐成分的刺激性有顾虑,但其实铝盐才是止汗剂功效成分的正规军,只作用于皮肤表面,并没有科学证明其会造成皮肤敏感。但敏感肌使用前最好局部试用一下。
2、止汗剂会致癌?
之前有过使用止汗剂会增加乳腺癌风险的说法,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并没有相关资料可以证明“使用止汗剂会导致乳腺癌发生”的情况,所以目前为止各国的相关机构并不支持该类说法。
3、止汗剂会堵塞汗腺?
止汗产品并不会完全堵塞毛孔,只是降低汗液流到皮肤表面的量,从而达到止汗抑臭的功效,而且会随着时间或清洗后自动脱落,所以止汗剂会堵塞汗腺这个说法不可信。
4、止汗产品会导致腋下变黑?
正常人的腋下皮肤颜色较黑,是由于长期摩擦引发色素沉着、细菌繁殖或是脱毛造成皮肤损伤诱发皮肤炎症等原因造成的,和止汗产品没有什么关系,日常可以使用一些抗氧化/美白产品来改善这种状况。
其他减少汗味的方式
1、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出汗的情况比较少见,选择棉、麻、真丝类的衣物,不仅不捂汗,还柔软舒适。如果是像运动等身体大量且持续出汗的情况,可以选择专业级的速干防汗衣以及添加了纳米银、火山灰等抗菌成分的速干面料。
2、少吃刺激食物
一些含有特殊香料的食物,比如洋葱、大蒜等,在被身体代谢掉之后,会产生散发异味的化学物质,会随着汗液渗出毛孔,导致刺鼻的体味出现。另外,像辣椒、咖喱等辛辣的食物,会让你辣出汗,增加产生异味的可能。因此为了避免汗味可以适当少吃。
3、调整习惯和心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同时减少情绪波动,紧张、生气等情绪都会加重汗液的分泌。
关于止汗的问题小芭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护肤知识或者在护肤方面有任何迷惑的小仙女,都可以给小芭留言互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bdzz/1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