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快疯长,
一直以为是正常现象
早在结婚前,小安已经发现自己的乳腺肿块了,虽然不大,但摸着会活动。医院检查过,怀疑是“纤维腺瘤”,没进行处理。后来,小安怀孕了,随着肚子不断变大,这个乳腺肿块也随之增大,但小安依然没有去理会。半年前,小安的孩子降生,她开始母乳喂养。此时,乳腺肿块开始疯长,但为了宝宝的“口粮”,她咬牙坚持。“我还以为这是哺乳期的正常现象。”小安说,直到最近,左乳有点“破皮而出”的迹象,她有点怕了,医院看看。刚接诊时,陈欣医生怀疑这位哺乳期的妈妈可能遇上了最常见的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脓肿等问题。但随着检查的深入,陈医生发现小安两侧乳房大小相差很远,一部分皮肤还以为瘤体压迫而红肿发亮。情况严重,她立即安排小安住院,并要求她断奶。检查出乳腺癌已是晚期
检查结果令人扼腕,小安的乳腺癌已到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机会。住院一周多的时间里,小安的左乳已经出现破溃,肿瘤眼看呼之欲出,医生觉得为她拆除这颗“炸弹”。医生说,小安得的这种“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是比“癌”更棘手的恶性肿瘤。而且小安的病情拖延太久了,康复之路不容乐观。
“我们也唯有祝福她,希望可以有奇迹。”医生说。
分叶状肿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最初是良性的,但它容易反复复发,多次复发后会转变为恶性。它与常见的纤维腺瘤一样,刚开始时除了手术活检,很难辨别种类和良恶性质。通常当肿瘤出现“增长迅速”这个特征时,就要当心是分叶状肿瘤,尤其是在孕期。这种肿瘤可以从低度恶性转变成高度恶性,也就是医生们通常所说的“肉瘤”。肉瘤和癌,都是恶性肿瘤,会转移,会危及生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肉瘤比癌更可怕。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对于乳腺肉瘤基本无效。乳腺肿块成倍增大必须警惕
“不过在各种乳腺病里,最常见的还是纤维腺瘤。它是良性肿瘤,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都有可能得,18岁到25岁的年轻姑娘尤其常见。”医生说,得了乳腺纤维瘤,一般没有特殊感觉,也很少出现疼痛或乳头溢液等症状,只是女性自己能摸到肿块。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看,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并没有直接关联,癌变的可能非常低。大多数纤维腺瘤完整切除后不易复发,但年轻患者可能会在其他部位或者邻近原手术区,长出新的纤维瘤。不过在孕期,随着局部雌激素的增加,乳腺肿瘤的癌变几率也可能增高。对于本就有直径1.5厘米以上单发乳腺肿块的患者,医生建议在孕前就做手术切除,待休息半年以后再孕育宝宝,以减小风险,“发现乳腺肿块后去美容院按摩,或是怕影响母乳喂养不治疗,都可能延误病情。”对于乳腺纤维腺瘤,治疗手段只有手术切除,如果单发的肿块在短期内突然出现成倍增大,就需要警惕分叶状肿瘤恶变的可能。此时如果正好受到局部刺激或是怀孕,更要引起注意。如何降低肿块恶变的概率呢?医生建议,有乳房肿块病史的女性,医院乳腺外科进行评估,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治疗。如果是在孕期,可以选择在怀孕3到6个月时进行手术切除,此时对胎儿的影响不大。乳腺癌最容易盯上哪些人?
有一种说法,胸大的人容易得乳腺癌。这是真的吗?
造成乳房体积不同最主要的组织是脂肪,而绝大部分乳腺癌发生在乳腺导管系统,脂肪组织是不会产生癌变的。
因此,即使是平胸的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的风险,只是发病率比女性低很多,约占总发病率的1%因此,乳房大小并不影响患癌的风险。男性也别忽视自己的胸部,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胸部大小与患癌概率无关,但是如果具备了其他高危因素,不论胸大胸小都有可能得乳腺癌。
1.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患者的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在绝经前发病或患双侧乳腺癌;
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52岁以后);
3.年龄超过40岁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
4.曾患一侧乳腺癌者,对侧乳腺具有高危险因素,尤其病理诊断为小叶原位癌或多灶性癌者;
5.病理证实曾患乳腺囊性增生病,尤其含有活跃的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结构者;
6.有过多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者,但每年一次的体检胸片或乳房钼靶X线检查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癌者;
8.肥胖症患者,尤其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
9.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者;
10.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抽烟、喝酒、熬夜;
11.多次人工流产女性,或性生活混乱、长期性生活不和谐的女性;
12.心理压力巨大、有巨大精神创伤者。
不论什么年龄的女性,一旦察觉以上一种或一种以上表现,就可列入乳腺癌高危人群。
自查乳腺,每个月的时机
身为女性,我们一定要重视起乳腺检查。40岁以上的妇女应当每月自查一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自我检查的年龄应当提前。
自查乳腺的最佳时间,是月经后第9~11天。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较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自查方法
看:最好在大镜子前进行,观察乳房外观,对比双侧是否对称,皮肤是否有凹陷、颜色是否异常、有无橘皮样等改变。
摸:站立,手指并拢平摸,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仔细全面地检查是否有肿块,触摸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然后压迫乳晕,看是否有液体排出。
乳房检查结果一览表
不用紧张需要警惕皮肤肤色正常,光滑发红、像橘子皮乳头正常凸起凹陷、溢出液体肿块可移动不可移动比较软
有点硬长得慢长得快大小随月经变化无变化疼痛与月经有关不疼,或与月经无关腋窝/锁骨淋巴结无肿块
肿大,或有肿块乳腺癌筛查
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医院做检查。
20~35岁女性,每3年到医疗机构做一次乳房检查。
36岁~39岁,每1~1.5年检查一次。
40~45岁,每年一次乳房钼靶检查。
45~69岁,每年1~2次乳房钼靶检查。
70岁以上,每2年一次。
4类食物保护乳房
据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除了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生活习惯因素有关外,乳腺癌还是个和食物结构关系比较密切的癌症。
这些饮食习惯趁早改一改
喜欢烹炒煎炸和高脂肪食物、大量吃煎炸肉类和加工肉制品(比如香肠、火腿、腊肉、培根等)、吃大豆(黄豆、黑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豆浆等)特别少、吃全谷杂粮比例较低、喝酒等饮食习惯,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预防乳腺癌,首先要改变上述高风险饮食结构,此外还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把一部分红肉换成鱼
研究表明,膳食中的脂肪酸比例和乳腺癌风险有关,鱼类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比例升高时,乳腺癌的风险较小。
2
多选茶籽油和橄榄油
把一部分炒菜油从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换成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和橄榄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和橄榄油都是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在烹调加热中的耐热性也更好一些(非初榨的橄榄油可用于炒菜)。
3
多吃深色果蔬
多吃深绿色、橙黄色蔬菜,以及橙黄色的水果(比如柑橘类)。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水果大多富含类胡萝卜素。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和汇总分析发现,血液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越高,则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小。
4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比如圆白菜、西兰花等,含有多酚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帮助预防癌症的营养素,且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硫甙类物质也有较为肯定的防癌作用。
除了饮食,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乳房。如文胸不要过紧,每天佩戴不要超过10个小时。
来源:综合自杭州日报、生命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