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钙化常比恶性钙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恶性钙化常较小,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
对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进行。良性钙化可不描写,但当这些钙化可能会引起另外医生误解时,这些良性钙化需要描述。
1、形态: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三种。
1.1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种典型表现:
①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② 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
③ 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3mm,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④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偶可分支状,直径通常大于1mm,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着导管分布,聚向乳头,常为双侧乳腺分布,多见于分泌性病变;
⑤ 圆形和点状钙化,小于1mm甚至0.5mm,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者要引起警惕;
⑥ “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
⑦ 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1mm到1cm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⑧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在头足轴位(CC)表现不明显,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形态随体位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
⑨ 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
⑩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钙化形态不规则,多大于0.5mm,呈中空状改变。
1.2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包括不定形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
① 不定形模糊钙化: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而簇状分布、区域性分布、线样和段样分布需提请临床活检。
②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5mm,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1.3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①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5mm。
② 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2、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常为双侧性;
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2cm×2cm×2cm)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
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2cm×2cm×2cm),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
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可见分支点,提示源于一支导管,多为恶性改变;
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weilisi.com/rxyzz/8565.html